幽斋极萧爽,清秋无垢氛。
捲幔落游丝,辟蠹罗香芸。
瑟清调流水,砚冷生微云。
拳石结新绿,古鼎留馀薰。
缥囊既零乱,牙签亦缤纷。
及时宜进修,兀兀穷朝曛。
幽斋极萧爽,清秋无垢氛。
捲幔落游丝,辟蠹罗香芸。
瑟清调流水,砚冷生微云。
拳石结新绿,古鼎留馀薰。
缥囊既零乱,牙签亦缤纷。
及时宜进修,兀兀穷朝曛。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书斋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书斋内的清雅与宁静。首句“幽斋极萧爽,清秋无垢氛”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将书斋的清幽与秋天的清爽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下来,“捲幔落游丝,辟蠹罗香芸”两句,通过卷起窗帘让游丝飘落,以及放置驱虫的芸草,进一步渲染了书斋的整洁与自然气息。
“瑟清调流水,砚冷生微云”则运用比喻手法,将琴声比作流水,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流畅与悠扬;同时,砚台在冷气中仿佛生出了轻柔的云雾,形象地描绘了文房四宝在秋日的特殊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拳石结新绿,古鼎留馀薰”中,“拳石”指形状奇特的小石头,诗人用它来象征生机勃勃的新绿,而“古鼎留馀薰”则通过古老的香炉留下余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书斋内景物的生机与古韵,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最后,“缥囊既零乱,牙签亦缤纷”两句,通过描述书籍的散乱与排列,展现了书斋内丰富的藏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及时宜进修,兀兀穷朝曛”则点明了诗人的学习态度,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抓住时间,不断学习,直到夕阳西下,依然沉浸于学问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斋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热爱,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孤峰涌沧江,突兀台殿积。
惊波四面起,日夜走霹雳。
阴壑滀风云,阳厓产金碧。
离披万年树,根抱太古石。
修廊围峻阁,窈窕压山脊。
宝像浮海来,珠缨冷光滴。
叩阑见鼋鼍,扬首意自得。
偃蹇互出没,日此饱馀食。
又有翠羽禽,群飞喜宾客。
口衔绀蒂花,近我若相识。
开轩心旷绝,上下无异色。
气象特清壮,所览辄快适。
予心本高洒,误为尘土隔。
不知人间世,有此物外迹。
落日将登舟,低回空自惜。
漂流江湖外,负罪气惨悽。
况闻故人死,惊呼不成啼。
当案舍匕箸,缅怀大河西。
箴言尚在耳,铿若环佩随。
志气凛已失,神魂飘何之。
昔云死者乐,复以生为悲。
予知达士怀,将以二物齐。
今也果何如,无乃往意迷。
荆棘饱雨露,丛兰委污泥。
紫鸾忽肠绝,永年贼狐狸。
天理漭难问,我意多乖暌。
哀吟苍山阔,注目白日低。
不得恸寝门,雪涕江上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