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五咏书斋》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五咏书斋》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幽斋极萧爽,清秋无垢氛。

捲幔落游丝,辟蠹罗香芸。

瑟清调流水,砚冷生微云。

拳石结新绿,古鼎留馀薰。

缥囊既零乱,牙签亦缤纷。

及时宜进修,兀兀穷朝曛。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书斋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书斋内的清雅与宁静。首句“幽斋极萧爽,清秋无垢氛”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将书斋的清幽与秋天的清爽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下来,“捲幔落游丝,辟蠹罗香芸”两句,通过卷起窗帘让游丝飘落,以及放置驱虫的芸草,进一步渲染了书斋的整洁与自然气息。

“瑟清调流水,砚冷生微云”则运用比喻手法,将琴声比作流水,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流畅与悠扬;同时,砚台在冷气中仿佛生出了轻柔的云雾,形象地描绘了文房四宝在秋日的特殊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拳石结新绿,古鼎留馀薰”中,“拳石”指形状奇特的小石头,诗人用它来象征生机勃勃的新绿,而“古鼎留馀薰”则通过古老的香炉留下余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书斋内景物的生机与古韵,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最后,“缥囊既零乱,牙签亦缤纷”两句,通过描述书籍的散乱与排列,展现了书斋内丰富的藏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及时宜进修,兀兀穷朝曛”则点明了诗人的学习态度,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抓住时间,不断学习,直到夕阳西下,依然沉浸于学问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斋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热爱,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过故关

春入并州路,群芳夹故关。

前驺驱弩过,别境荷戈还。

古戍馀荒堞,新耕入乱山。

时平民自适,白首乐农闲。

(0)

题翠钟亭

钟峰隐隐隔江湍,翠色偏宜雨后看。

大抵兴王须恃德,饶君终古作龙盘。

(0)

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配乾虽有象,作解本无形。

浃物周寰宇,遗功在杳冥。

丹青如可状,试下叶公庭。

(0)

湘公院冬夕有怀

去年急雪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

今夕悲风撼轩竹,又来开卷拥寒炉。

禅房潇洒皆依旧,世路崎岖有万殊。

(0)

金山寺

孤峰涌沧江,突兀台殿积。

惊波四面起,日夜走霹雳。

阴壑滀风云,阳厓产金碧。

离披万年树,根抱太古石。

修廊围峻阁,窈窕压山脊。

宝像浮海来,珠缨冷光滴。

叩阑见鼋鼍,扬首意自得。

偃蹇互出没,日此饱馀食。

又有翠羽禽,群飞喜宾客。

口衔绀蒂花,近我若相识。

开轩心旷绝,上下无异色。

气象特清壮,所览辄快适。

予心本高洒,误为尘土隔。

不知人间世,有此物外迹。

落日将登舟,低回空自惜。

(0)

尹子渐哀辞

漂流江湖外,负罪气惨悽。

况闻故人死,惊呼不成啼。

当案舍匕箸,缅怀大河西。

箴言尚在耳,铿若环佩随。

志气凛已失,神魂飘何之。

昔云死者乐,复以生为悲。

予知达士怀,将以二物齐。

今也果何如,无乃往意迷。

荆棘饱雨露,丛兰委污泥。

紫鸾忽肠绝,永年贼狐狸。

天理漭难问,我意多乖暌。

哀吟苍山阔,注目白日低。

不得恸寝门,雪涕江上堤。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