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江湖外,负罪气惨悽。
况闻故人死,惊呼不成啼。
当案舍匕箸,缅怀大河西。
箴言尚在耳,铿若环佩随。
志气凛已失,神魂飘何之。
昔云死者乐,复以生为悲。
予知达士怀,将以二物齐。
今也果何如,无乃往意迷。
荆棘饱雨露,丛兰委污泥。
紫鸾忽肠绝,永年贼狐狸。
天理漭难问,我意多乖暌。
哀吟苍山阔,注目白日低。
不得恸寝门,雪涕江上堤。
漂流江湖外,负罪气惨悽。
况闻故人死,惊呼不成啼。
当案舍匕箸,缅怀大河西。
箴言尚在耳,铿若环佩随。
志气凛已失,神魂飘何之。
昔云死者乐,复以生为悲。
予知达士怀,将以二物齐。
今也果何如,无乃往意迷。
荆棘饱雨露,丛兰委污泥。
紫鸾忽肠绝,永年贼狐狸。
天理漭难问,我意多乖暌。
哀吟苍山阔,注目白日低。
不得恸寝门,雪涕江上堤。
此诗《尹子渐哀辞》由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尹子渐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首句“漂流江湖外,负罪气惨悽”开篇即渲染出一种漂泊不定、内心沉重的氛围,仿佛友人的离世给诗人带来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愧疚。接下来“况闻故人死,惊呼不成啼”,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得知好友去世时的震惊与悲痛,欲哭无泪的无奈情绪跃然纸上。
“当案舍匕箸,缅怀大河西”一句,通过描述诗人放下手中的餐具,遥想远方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而“箴言尚在耳,铿若环佩随”则以生动的比喻,将友人的教诲比作耳边回响的金玉良言,如同珍贵的饰品伴随左右,既体现了对友人智慧的敬仰,也寄托了对逝者精神的追忆。
“志气凛已失,神魂飘何之”两句,诗人感叹友人离世后自己志气消沉,灵魂无所依附,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接着,“昔云死者乐,复以生为悲”则从生死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死亡不可避免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活着时却充满悲伤的现实的无奈。
“予知达士怀,将以二物齐”表明诗人试图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死,将死者与生者的情感平衡。然而,“今也果何如,无乃往意迷”又流露出对逝去友情的不舍与疑惑,似乎对过去的选择产生了反思。
最后,“荆棘饱雨露,丛兰委污泥。紫鸾忽肠绝,永年贼狐狸”几句,以自然界的景象象征人生的坎坷与不公,紫鸾(传说中的仙鸟)的突然离世,暗喻了美好事物的突然消失,而“永年贼狐狸”则可能寓指长寿者的不幸遭遇,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天理漭难问,我意多乖暌”表达了诗人对命运难以理解的困惑,以及内心情感与外界现实之间的矛盾。“哀吟苍山阔,注目白日低”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通过对比广阔苍山与低垂夕阳,营造出一种深沉而辽远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不得恸寝门,雪涕江上堤”结尾处,诗人表达了无法在亲人面前表达哀痛的遗憾,只能独自在江边哭泣,形象地展现了哀悼之情的深沉与孤独。
综上所述,《尹子渐哀辞》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以及对生命、命运的深刻感悟,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
霜叶黄蝶飞,崖泉白蛇挂。
行行寻故迹,往物已屡化。
高步万石上,独立一木下。
悠然顾吾影,残日在林罅。
古来遗世士,泯观混真假。
所视既已齐,乘险意亦暇。
智愚相与夺,得失纷代谢。
吾欲营力耕,穿岩树茅舍。
古交皆结心,其意能断金。
今交皆结金,倏忽能变心。
取舍既殊轨,反掌生陆沉。
正平一朝忤黄祖,有若将身投猛虎。
子桑莫逆忘其生,乃能相与无相与。
古人今人皆足悲,百年忧乐须臾期。
男儿节义死不变,谁肯心怀未济时。
呜呼谁肯心怀未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