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树皆作声,四时兹不改。
何处而乏松,名山松所在。
佳会不常遇,是吾所以乃。
谡谡虽无心,落落若有待。
山中今亦古,人间春似海。
风树皆作声,四时兹不改。
何处而乏松,名山松所在。
佳会不常遇,是吾所以乃。
谡谡虽无心,落落若有待。
山中今亦古,人间春似海。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间松树的独特魅力与永恒之美。诗人以“风树皆作声,四时兹不改”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动态与四季的更迭融入其中,却强调了松树在时间长河中的不变与恒定。接着,“何处而乏松,名山松所在”一句,表达了对松树广泛分布的赞叹,以及其作为名山象征的崇高地位。
“佳会不常遇,是吾所以乃”则流露出诗人对与松树相遇的珍视与感慨,仿佛与松树的相遇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偶然,更是心灵深处的共鸣。诗人进一步通过“谡谡虽无心,落落若有待”描绘了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既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暗示了松树在等待着与人的心灵相遇。
最后,“山中今亦古,人间春似海”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相融合,既赞美了山林的古老与永恒,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如春日般丰富多彩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清初说理学,学故在遗逸。
乾嘉盛考据,词流亦辈出。
随波遂不反,道咸稍佞佛。
世风虽数变,士行未全失。
秋高木始落,水尽沙露骨。
同光迄尔来,雅道直萧瑟。
孤鸿日南还,师门廿年阔。
登高我何思,古人重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