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说理学,学故在遗逸。
乾嘉盛考据,词流亦辈出。
随波遂不反,道咸稍佞佛。
世风虽数变,士行未全失。
秋高木始落,水尽沙露骨。
同光迄尔来,雅道直萧瑟。
孤鸿日南还,师门廿年阔。
登高我何思,古人重仿佛。
清初说理学,学故在遗逸。
乾嘉盛考据,词流亦辈出。
随波遂不反,道咸稍佞佛。
世风虽数变,士行未全失。
秋高木始落,水尽沙露骨。
同光迄尔来,雅道直萧瑟。
孤鸿日南还,师门廿年阔。
登高我何思,古人重仿佛。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初年至清末近现代初的学术变迁。诗人黄节以历史为背景,描述了从清初的理学遗风,到乾嘉时期的考据学派兴盛,再到道咸年间对佛教的崇尚。他指出尽管社会风气有所变化,士人的道德操守并未完全丧失。
"秋高木始落,水尽沙露骨",这两句寓言性地描绘了学术界的凋零,暗示了清末时传统儒家雅道的衰微。诗人感慨自己身处的时代,“同光迄尔来,雅道直萧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式微的忧虑。
最后,诗人以“孤鸿日南还,师门廿年阔”表达个人的怀念和对师门传统的追忆,以及在登高远望时的思考:“登高我何思,古人重仿佛。”他反思自己的追求,强调了对古代圣贤精神的向往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借古喻今,寓言性较强,感慨学术与道德变迁的诗歌。
禁中张宴,苦留公、未许归寻初服。
千载君臣鱼有水,不比严光文叔。
火德中天,客星一夕,草草聊同宿。
重来凝碧,依然赓载相属。
过眼夸夺纷纷,浮云野马,几度棋翻局。
客话凤池三入事,洗耳湖光一曲。
伯始泉荒,稚圭圃冷,占断西风菊。
年年岁岁,金英常泛芳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