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清闲理瑟工,高楼半在碧云中。
行人岂是知音者,小立花阴待曲终。
纤手清闲理瑟工,高楼半在碧云中。
行人岂是知音者,小立花阴待曲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继芳的作品,名为《和颜长官百咏(其十)贫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怀与生活状态。
“纤手清闲理瑟工”,这里描绘的是一个女子在悠闲自得的环境中进行细致的手工劳作,可能是在编织或是缝制。"纤手"二字形象地展现了女子柔美的手指和精细的工艺,而"清闲"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情境。
“高楼半在碧云中”,这句话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环境。"高楼"代表的是一种较为豪华且可能是隔绝尘世的地方,而"碧云"则给人以飘渺出世的感觉。这两句诗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淡雅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画卷。
“行人岂是知音者”,这里诗人似乎是在自问,或许是在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行人"指的是过往的旅人,而"知音者"则意味着懂得音乐和情感的人。在这句话中,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共鸣者的渴望,即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艺术创作。
“小立花阴待曲终”,这句诗透露出诗人期待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完成一首音乐作品或是诗歌。"小立"意味着暂时停留,"花阴"则是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氛围,而"待曲终"则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专注和投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高楼中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对音乐和情感共鸣者的渴望。诗中充满了淡雅脱俗、超然物外的情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入寺又逢曦未来,草荒庭院几生埃。
黄华翠竹无人问,只得僧房一梦回。
闲书闲画满芸香,卧读行看固是常。
天为苦吟终借□,帝怜多病不教忙。
泥封法酝醅犹嫩,茶煮颁冰味更长。
一榻清风兼好献,可能来此就侬尝。
朱门好景多,五月亦清凉。
地胜长膏润,泉甘剧蔗浆。
树深无日到,径僻有莎荒。
但恐裴肿令,虚誇绿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