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誇后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0)
注释
江上:江面。
冰消:冰雪融化。
岸草青:岸边草地青翠。
浮桥:水上桥梁。
没水:浸入水中。
不胜重:承受不住重量。
野店:乡村小店。
压糟:酒糟沉浊。
无复清:不再清澈。
松下:松树下。
寒花:早春花朵。
破萼:绽开花瓣。
洞门:山洞入口。
泉脉:泉水流淌。
龙睛动:如龙眼般涌动。
观里:道观内。
丹池:红色池塘。
鸭舌生:水面波纹如鸭舌。
瓶罂:陶罐。
稚孺:小孩。
峰头:山顶。
鼓乐:音乐。
簪缨:仕女和士绅的装饰。
缟裙:白衣。
红袂:红衣。
临江影:映在江边的身影。
青盖:青色车盖。
骅骝:骏马。
踏石声:马蹄声。
晓去:清晨出门。
荡漾:心情激荡。
醉从横:醉酒后随意。
人散:人群散去。
西轩:西边的窗户。
暧暧:温暖模糊。
斜阳:夕阳。
著树明:照在树上,明亮温暖。
翻译
江面上冰雪消融,岸边青草茵茵,人们结伴出行踏青。
浮桥浸入水中,承受不住重压,乡村小店的酒也浑浊不清。
松树下的寒花刚刚绽放,山谷中的鸟儿开始轻声鸣叫。
山洞门口泉水涌动,观里的丹池水面泛起涟漪。
山脚下孩童们嬉戏,峰顶上仕女和士绅聚集,奏响音乐。
白衣少女临江而立,骏马青盖下踏石声回荡。
清晨出门,人人争先,心情激动,醉酒后也不愿归去。
最喜欢的是夕阳西下,照在静谧的西轩,树影婆娑温暖宜人。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乡间风俗,诗人苏辙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人们踏青的欢乐场景。首句“江上冰消岸草青”展现了冬季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的景象,人们纷纷结伴出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两句,通过浮桥承载不住人群和野店酒香四溢,生动刻画了热闹非凡的气氛。

接下来,诗人通过“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松花初绽,山谷中的鸟儿开始鸣叫,增添了踏青的诗意。而“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则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涌动和池塘鸭子嬉戏的场景。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写出了孩子们嬉戏和士绅们聚集的热闹场面,而“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则描绘了女子们的轻盈身姿和骏马的蹄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踏青画卷。

最后,“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誇后醉从横”表达了人们早起踏青的兴奋与游玩尽兴后的满足,而“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则以夕阳余晖下的宁静收尾,展现出踏青活动结束后乡村的恬静之美。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乡间踏青习俗的热闹与和谐,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古庙折碑图

古庙残碑野水村,行人回首暗消魂。

遥天何许孤云没,不尽青山万马奔。

(0)

滦京杂咏一百首·其九十九

塞边羝牧长儿孙,水草全枯乳酪存。

不识江南有阡陌,一犁烟雨自黄昏。

(0)

济州初度

辞家计日逢初度,迟日暄风在帝京。

晓起慈亲望天北,行人初泊济州城。

(0)

癸酉岁晚留上方观三首·其三

山中积雪到檐端,独对篝灯坐夜阑。

不是梅花心似铁,如何禁得许多寒。

(0)

寄杨晋州二首·其一

曾是吾乡旧幕官,秋风碧水记红莲。

而今却忆当时事,回首惊看二十年。

(0)

集古.夜饮

虚榻吟窗更待谁,酒无多少醉为期。

明朝骑马摇鞭去,会有求闲不得时。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