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誇后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誇后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乡间风俗,诗人苏辙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人们踏青的欢乐场景。首句“江上冰消岸草青”展现了冬季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的景象,人们纷纷结伴出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两句,通过浮桥承载不住人群和野店酒香四溢,生动刻画了热闹非凡的气氛。
接下来,诗人通过“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松花初绽,山谷中的鸟儿开始鸣叫,增添了踏青的诗意。而“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则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涌动和池塘鸭子嬉戏的场景。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写出了孩子们嬉戏和士绅们聚集的热闹场面,而“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则描绘了女子们的轻盈身姿和骏马的蹄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踏青画卷。
最后,“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誇后醉从横”表达了人们早起踏青的兴奋与游玩尽兴后的满足,而“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则以夕阳余晖下的宁静收尾,展现出踏青活动结束后乡村的恬静之美。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乡间踏青习俗的热闹与和谐,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