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坛烟断金鼎,缺月印天一梳。
想知瞻望云汉,君王寝帐犹虚。
醮坛烟断金鼎,缺月印天一梳。
想知瞻望云汉,君王寝帐犹虚。
这首诗描绘的是祭祀祈雨的场景,首句"醮坛烟断金鼎",形象地展现了祭祀仪式结束后,香烟袅袅升起的祭坛上,金鼎显得空寂,暗示了祈祷的庄重与期待。"缺月印天一梳"则以月牙如梳描绘夜空,暗寓时间的流逝和祈愿的长久。
诗人通过"想知瞻望云汉"表达对苍穹的仰望,寓意向上天传达人间的疾苦和期盼。最后一句"君王寝帐犹虚",将焦点转向君王,暗示即使在夜晚,君王也无法安眠,足见他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降雨的深切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虔诚祈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切。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
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
算枉把、精神费却。
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
医俗士,苦无药。当年众鸟看孤鹗。
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
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
似剪尽、还生僧发。
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
吾有志,在沟壑。
柳湖万柳作云屯,种时乱插不须根。
根如卧蛇身合抱,仰视不见蜩蝉喧。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南山老松长百尺,根入石底蛟龙蟠。
秋深叶上露如雨,倾流入土明珠圆。
乘春发生叶短短,根大如指长而坚。
神农尝药最上品,气力直压钟乳温。
物生禀受久已异,世俗何始分愚贤。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