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
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
算枉把、精神费却。
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
医俗士,苦无药。当年众鸟看孤鹗。
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
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
似剪尽、还生僧发。
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
吾有志,在沟壑。
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
作赋相如亲涤器,识字子云投阁。
算枉把、精神费却。
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
医俗士,苦无药。当年众鸟看孤鹗。
意飘然、横空直把,曹吞刘攫。
老我山中谁来伴,须信穷愁有脚。
似剪尽、还生僧发。
自断此生天休问,倩何人、说与乘轩鹤。
吾有志,在沟壑。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题目为《贺新郎·其七》。词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表达了对功名、学问的反思,以及对清贫生活的坚守和超脱态度。
首先,诗人批评那些热衷于谈论功名的人,认为他们过于追求表面的荣耀,而忽视了真正的精神价值。他以司马相如洗涤器皿和扬雄投阁自荐的典故,暗示这些人耗费过多精力在无谓之事上。接着,他指出这次聚会不如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反而打扰了他享受宁静的乐趣,仿佛是治疗庸俗之人的良药。
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像孤鹰般独行,志向高远,试图超越同辈。然而,随着年华老去,他感叹身边无人陪伴,只能在山中独自面对穷愁。他形容穷愁如剪不断、理还乱的僧人之发,表明他对生活的困苦已经习以为常。他决定不再问天命,也不再期待别人的理解,只愿与鹤为伴,表达出超脱世俗的追求。
最后,诗人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志向,即使身处困境,也甘愿在沟壑之中坚守,这体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展现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内心自由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堪嗟肉傀儡,尘世争奇怪。
昼夜火院煎苦,沉埋花酒丛中,孽重终难改。
贩骨何时彻,头面翻腾,昧了灵源真宰。
独我而今乐自在。
放逸游寰海。
逍遥天地间、笑开怀,一味清闲,万里金难买。
九转功夫足,步月携云,稳赴金莲仙会。
休休我省也,弃世俗、洞庭深处。
好行步。
大药烧成,宝珠收得曲按无弦,音胜宫羽。
洪杨道德,风范钟吕,许由巢父。
向逍遥彼岸,寻个水云侣。
谁能继圣徒,智若愚,六情断灭,九玄通悟。
妙粹冲虚,炳焕灵明,物物般般,无疑无虑。
一真莹彻,功行满足,顿超尘所。
便归来洒落,
楚峰远眺,山岚凝芳树。
禾黍正离离,立西风、云烟向暮。
青松瑟瑟,风送短笛声,寒溪畔,翠微间,依约人间住。
灵源待月,襟袖凉微度。
把酒问青天,广寒宫,知何处。
中元吟赏好,预作中秋归兴逸,欲乘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