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炮周垣控扼存,香台今傍将台尊。
护持狮象珠常定,帖息鲸鲵浪不喷。
拓纛双桓遥隐树,收帆千舶正当门。
风涛咫尺连南澳,著论何人继应元。
列炮周垣控扼存,香台今傍将台尊。
护持狮象珠常定,帖息鲸鲵浪不喷。
拓纛双桓遥隐树,收帆千舶正当门。
风涛咫尺连南澳,著论何人继应元。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诗人李兆洛在端午节期间的游历,他与友人一同观赏龙舟竞渡,途经海幢寺和洋商店铺,最后登上了海珠寺的炮台。诗中通过"列炮周垣控扼存"展现了炮台的重要军事地位,象征着守护和平的力量。"香台今傍将台尊"则暗示了寺庙与军事设施的相邻,体现了当时文化与军事的交融。
"护持狮象珠常定,帖息鲸鲵浪不喷"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狮子和大象象征威严与守护,而"鲸鲵"则暗指潜在的威胁,表达了对安宁的渴望。"拓纛双桓遥隐树,收帆千舶正当门"描绘了海面景象,炮台犹如门户,船只有序进出,显示出港口的繁忙与秩序。
"风涛咫尺连南澳"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海幢寺与南澳近在咫尺,而"著论何人继应元"则以疑问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谁能继承前人海上贸易和军事智慧的期待。
整体上,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代广州地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气息,以及诗人对国家边防和航海事业的关注。
十载长安。记如此良宵,团扇抛残。
龙梭初罢织,赴碧落幽欢。
几多钿合蟢子,陈瓜果、乞巧楼前。
惊梦醒,但绛河千尺,云气漫漫。无端。
嫩苔绣瓦,斜月窥窗,妆做秋意阑珊。
去年当此际,正同倚危栏。
定识凉生玉簟,盼鹊驾、不到人间。
天似水,掷泪珠、荷露争圆。
野色迥寒芜,冷清清,是处烧痕愁拥。
蝶倦暗魂销,难飞去、瘦影又来荒垄。
黄深翠减,高低一片寒烟笼。
流水池塘,春意冷留取,旧时残梦。
踏青犹记年时,衬马蹄纤软,玉鞭曾控。
远道已凄迷,凉风外、牧笛声声遥弄。
孤丛细袅,芳心暗怯霜华重。
迟暮玉孙归未得,莫遣斜阳西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