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别不顾家,朝往仍暮还。
远别不顾家,出门宁计年。
出门复入门,儿女相牵攀。
鸿鹄怀四方,岂受燕雀怜。
凉风动沙碛,剑歌惨不欢。
拔剑莫割水,怅此离别难。
同胞遍海岱,所贵天纲全。
孔圣欲居夷,老聃行度关。
意气苟相安,岂在华夷间。
远别即当别,怀土非上贤。
近别不顾家,朝往仍暮还。
远别不顾家,出门宁计年。
出门复入门,儿女相牵攀。
鸿鹄怀四方,岂受燕雀怜。
凉风动沙碛,剑歌惨不欢。
拔剑莫割水,怅此离别难。
同胞遍海岱,所贵天纲全。
孔圣欲居夷,老聃行度关。
意气苟相安,岂在华夷间。
远别即当别,怀土非上贤。
这首诗《远离别》由明代诗人郑善夫创作,通过对比“近别”与“远别”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同胞遍海岱,所贵天纲全”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首句“近别不顾家,朝往仍暮还”,描绘了亲人之间短暂分别的情景,即使离开了家,也很快就能返回,这种距离较近的别离,似乎并未带来太大的情感冲击。
接着,“远别不顾家,出门宁计年”,则转向了更为遥远的别离,出门时便不再考虑归期,这种长时间的分离,让人心生忧虑和不舍。
“出门复入门,儿女相牵攀”,描述了亲人之间的依恋之情,即使再次相聚,孩子们也会紧紧拉着父母的手,不愿放手,表现了亲情的深厚。
“鸿鹄怀四方,岂受燕雀怜”,以鸿鹄自比,表达了追求远方理想的决心,不为世俗小人的同情所动摇,体现了诗人的志向高远。
“凉风动沙碛,剑歌惨不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剑歌虽响,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悲伤。
“拔剑莫割水,怅此离别难”,诗人以拔剑割水的比喻,表达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即使心中有千般不舍,也无法改变现实。
“同胞遍海岱,所贵天纲全”,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无论身处何方,都应保持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秩序的重视。
“孔圣欲居夷,老聃行度关”,引用孔子和老子的故事,说明了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体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
“意气苟相安,岂在华夷间”,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交流与理解,认为真正的和谐并不取决于地域或文化背景的不同。
最后,“远别即当别,怀土非上贤”,点明了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真正的智者不会因留恋故乡而失去远大前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距离的别离感受的对比,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