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陶氏一经堂》
《寄题陶氏一经堂》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金牛胜气未全无,朝挹江山近结庐。

避席青衿家有塾,下帷皓首腹多书。

阶庭早见芝兰秀,门巷于今燕雀疏。

傍舍不应多种柳,后来驷马要回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áoshìjīngtáng
sòng / xùn

jīnniúshèngwèiquáncháojiāngshānjìnjié

qīngjīnjiāyǒushúxiàwéihàoshǒuduōshū

jiētíngzǎojiànzhīlánxiùménxiàngjīnyànquèshū

bàngshèyìngzhǒngliǔhòuláiyàohuíhuà

注释
金牛胜气:指吉祥的气象或象征吉祥的牛年气息。
朝挹江山:早晨接近山水,寓意亲近自然或追求学问。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代指年轻读书人。
下帷:原指放下帷幕,此处形容专心致志地读书。
燕雀疏:比喻贫贱者稀少,富贵者显赫。
傍舍:邻近的房子。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象征富贵人家。
翻译
金牛山的祥瑞之气还未完全消散,早晨我靠近江山建起了小屋。
在家中,年轻人避开座位表示尊敬,因为家中设有私塾,老者则满腹经纶,皓首穷经。
庭院中早年就可见到芝兰般的优秀人才,如今门前巷尾已少有平凡之人。
邻居不应种太多柳树,因为将来这里可能会有富贵之家,他们的马车需要宽敞的道路回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开篇“金牛胜气未全无,朝挹江山近结庐”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想要逃离尘世喧嚣,与大自然为伴的情怀。接下来的“避席青衿家有塾,下帷皓首腹多书”则透露了诗人在家中有书房,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可能也是一位教育后代的人物。

第三句“阶庭早见芝兰秀,门巷于今燕雀疏”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之美好与和谐,同时也隐含着对周围自然景观的喜爱及对人间冷清场景的感慨。

最后两句“傍舍不应多种柳,后来驷马要回车”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无牵无挂的心境。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必过于追求世俗的成就(如多种柳树),因为终将有一天需要放下一切,返回到最初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崇尚自然、注重教育和内心宁静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燕脂骏图歌

骐驎腰袅世常有,伯乐不生淹栈豆。

歘见此图神自王,权奇磊落龙为友。

隅目晶荧生紫光,锦毛错落蒙清霜。

霜蹄蹙踏寒玉响,雾鬣振动秋风凉。

朝浴扶桑腾浩荡,莫秣昆崙超象网。

雄姿似隘六合小,盛气欲籋浮云上。

嗅尘一喷惊肉飞,奋迅不受人间鞿。

岂惟万马羞欲死,直与八骏争先驰。

只今相者多举肥,叹息此图谁复知。

君不见王处冲,半生隐德真成痴。

(0)

有所思

思与君别来,几见芙蓉花。

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一涯。

欲涉不得去,茫茫足烟雾。

汀洲多芳草,何心采蘅杜。

青鸟翱云间,锦书何时还。

君心虽匪石,秪恐凋朱颜。

朱颜不可仗,那能不惆怅。

何如双翡翠,飞去兰苕上。

(0)

石头城二首·其二

霸业回头一笑空,山河千古送英雄。

眼前几许兴亡事,尽在秦淮落照中。

(0)

题钱舜举画梨花

掖西千树闹春华,莫把芳容带雨誇。

看取一枝横绝处,洗妆还是汉宫娃。

(0)

海棠

桃李无光分落英,海棠姿色占春荣。

云鬟绿拥妆初罢,醉脸红匀睡未醒。

任使无香真可意,放教千叶更多情。

光风流转都能几,莫惜沙头倒玉瓶。

(0)

灵泉行二首·其一

赤云夹日腾清晖,太阴杀气缠海霓。

元戎小队数百骑,金镳玉勒红牙旗。

长鞭一点阵偃月,稍骑两合前山围。

查牙折角获挺鹿,模糊生血禽孤罴。

霜蹄剥落落涧石,饥燕乱掠秋草飞。

应弦霹雳叠破碎,掇拾挂马皆累累。

一川错莫半山赭,空穴破冢妖狐悲。

将军推仁亦中怛,弛弓服矢收神威。

力士下马各数获,从官解剑称酒卮。

山河惨淡生壮观,乾坤突兀增雄奇。

溶溶喜色动归路,满城楼观重烟霏。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