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搔首不胜簪,万籁无声秋气沉。
世味尝来寒士淡,人情阅至老儒深。
半生事业羞双鬓,千古文章共寸心。
吾党风流云散后,几曾夜话到于今。
悲秋搔首不胜簪,万籁无声秋气沉。
世味尝来寒士淡,人情阅至老儒深。
半生事业羞双鬓,千古文章共寸心。
吾党风流云散后,几曾夜话到于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首句“悲秋搔首不胜簪”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搔首”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天的忧愁和无奈。接着,“万籁无声秋气沉”一句,运用了拟声词“万籁无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给人带来的凄凉感受。
“世味尝来寒士淡,人情阅至老儒深”两句,诗人从个人经历出发,对比了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寒士的淡泊名利,老儒的人情深沉,都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半生事业羞双鬓,千古文章共寸心”则将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长河相联系,既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文学创作价值的肯定。诗人以“羞”字表达对自己年华逝去、事业未竟的感慨,同时又以“千古文章共寸心”表明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永恒价值的向往。
最后一句“吾党风流云散后,几曾夜话到于今”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情境的感慨。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曾经的聚会与交流似乎已成过往,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往昔友情和思想交流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