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渠香水泻胭脂,绘梦题春事亦痴。
赋罢额川遗枕夜,歌残金谷堕楼时。
飘霜顿压明妃冢,折玉徒存幼妇碑。
狼藉冶愁驱不尽,又随花恨到双眉。
六渠香水泻胭脂,绘梦题春事亦痴。
赋罢额川遗枕夜,歌残金谷堕楼时。
飘霜顿压明妃冢,折玉徒存幼妇碑。
狼藉冶愁驱不尽,又随花恨到双眉。
这首《落花(其二)》由明代诗人区怀年所作,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繁华易逝的感慨。
首句“六渠香水泻胭脂”,以“六渠”象征繁多的水流,比喻生命的涓涓细流,而“泻胭脂”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中蕴含的色彩与生机,暗喻生命的绚烂与活力。此句通过水的流动,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生命状态相联系,引出对生命美好与短暂的思考。
“绘梦题春事亦痴”,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里的“绘梦”和“题春事”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但“亦痴”二字则暗示了这种追求的无奈与悲哀,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持久,如同春日的花朵,终将凋零。
“赋罢额川遗枕夜,歌残金谷堕楼时”,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其中,“额川遗枕夜”源自《汉书·外戚传》,描述的是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姐妹的故事,隐含了对权力与美色的讽刺;“金谷堕楼时”则是指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中,王恺之女因失宠而自杀的悲剧,这里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
“飘霜顿压明妃冢,折玉徒存幼妇碑”,这两句通过“明妃”(王昭君)和“幼妇”(王羲之女)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生命与美的脆弱与不可逆转。明妃的遭遇象征着命运的无常,而幼妇的碑文则成了她生命痕迹的唯一见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深惋惜。
最后,“狼藉冶愁驱不尽,又随花恨到双眉”,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消逝的无奈与痛苦。这里的“冶愁”不仅指内心的愁绪,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愤怒与无奈。“又随花恨到双眉”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随着落花的飘零而蔓延至眉宇之间,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消逝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落花(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深刻地探讨了生命与美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消逝的感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