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落花·其二》
《落花·其二》全文
明 / 区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六渠香水泻胭脂,绘梦题春事亦痴。

赋罢额川遗枕夜,歌残金谷堕楼时。

飘霜顿压明妃冢,折玉徒存幼妇碑。

狼藉冶愁驱不尽,又随花恨到双眉。

(0)
鉴赏

这首《落花(其二)》由明代诗人区怀年所作,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繁华易逝的感慨。

首句“六渠香水泻胭脂”,以“六渠”象征繁多的水流,比喻生命的涓涓细流,而“泻胭脂”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中蕴含的色彩与生机,暗喻生命的绚烂与活力。此句通过水的流动,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生命状态相联系,引出对生命美好与短暂的思考。

“绘梦题春事亦痴”,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里的“绘梦”和“题春事”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但“亦痴”二字则暗示了这种追求的无奈与悲哀,因为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持久,如同春日的花朵,终将凋零。

“赋罢额川遗枕夜,歌残金谷堕楼时”,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其中,“额川遗枕夜”源自《汉书·外戚传》,描述的是汉成帝宠幸赵飞燕姐妹的故事,隐含了对权力与美色的讽刺;“金谷堕楼时”则是指西晋石崇的金谷园中,王恺之女因失宠而自杀的悲剧,这里借以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

“飘霜顿压明妃冢,折玉徒存幼妇碑”,这两句通过“明妃”(王昭君)和“幼妇”(王羲之女)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生命与美的脆弱与不可逆转。明妃的遭遇象征着命运的无常,而幼妇的碑文则成了她生命痕迹的唯一见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深惋惜。

最后,“狼藉冶愁驱不尽,又随花恨到双眉”,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消逝的无奈与痛苦。这里的“冶愁”不仅指内心的愁绪,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愤怒与无奈。“又随花恨到双眉”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愁苦的心情随着落花的飘零而蔓延至眉宇之间,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消逝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落花(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深刻地探讨了生命与美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消逝的感慨与反思。

作者介绍

区怀年
朝代:明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猜你喜欢

答王敬哉宗伯

投闲剩得栖山居,节届朱明麦秀初。

花底飞觞千日酒,客来问字一床书。

青藜依阁吹光远,白鹤归巢带雨余。

高卧北窗聊避俗,何须清梦到华胥。

(0)

暮春吴园次招同石仲生戴沧州龚芝麓集吴船

不涉风波似隐沦,岸桴今共集贤宾。

花飞婪尾知春晚,雪上须眉信老真。

几日欲陈休致疏,百年难得称心人。

论交渐觉晨星尽,慷慨杯中不计巡。

(0)

题画

绝壁倒飞千尺雪,偃松高卧一溪风。

谁家好傍此间住,定是青溪无事翁。

(0)

冬日载酒慰赵锦帆去国·其一

作令书千卷,为郎酒一觚。

浮沉经幻梦,老大误微躯。

河水连天白,嵩峰拔地孤。

中原仍我辈,何用泣穷途。

(0)

怀方密之·其一

修竹墙阴爱结邻,十年缟带奉清尘。

天移忍复论交道,剑在何堪拟故人。

同死臧洪谁慷慨,逃生张俭独悲辛。

也知盗贼纵横甚,不敌江东丞相嗔。

(0)

怀王奉常烟客

把君诗卷问南鸿,憔悴看成六十翁。

老去祇应添鬓雪,愁来那得愈头风。

田园芜没支筇懒,书画萧条隐几空。

犹喜梅花开绕屋,腊醅初熟草堂中。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