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惋有作·其一》
《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惋有作·其一》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玉山已失旧端明,何事令人骨屡惊。

拆石有声传建业,陨星无处吊南荆。

春风未作山川暖,江水何心日夜倾。

泪落中宵肠万结,眇然湖海寄吾生。

(0)
注释
玉山:比喻过去的荣光或盛世。
旧端明:昔日的辉煌。
何事:为什么。
屡惊:一次次让人震惊。
拆石:开采石头。
建业:古地名,今江苏南京一带。
陨星:坠落的星辰,象征不幸或灾难。
吊:凭吊,哀悼。
春风:春天的风。
山川暖:山河温暖。
江水:江河之水。
倾:倾泻,流动不止。
泪落:泪水落下。
中宵:半夜。
肠万结:愁肠百结。
眇然:孤独、迷茫的样子。
湖海:泛指广阔的江湖。
吾生:我的一生。
翻译
玉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为何一次次让人心惊胆战。
开采石头的声音在建业回荡,陨落的星星却无法祭奠南方的荆楚。
春风还未吹暖山河大地,江水又怎能停下日夜奔流。
深夜泪水滑落,心中愁肠百结,我在茫茫江湖中寄托余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惋有作(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南轩张先生去世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思念。

首句“玉山已失旧端明”,通过玉山之名,隐喻朋友如同高洁的玉山,已经不再拥有往日的辉煌与光明,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接着,“何事令人骨屡惊”则是诗人对于朋友离世的震惊和悲痛,不断地在心中引起巨大的波澜。

“拆石有声传建业”,这里的“拆石”可能是指对遗迹或碑文的维护与修缮,表明即使是在物质层面,也要保存下来的痕迹,以纪念逝去的英雄事业。而“陨星无处吊南荆”,则用陨落的星辰比喻朋友如同天上的星辰般陨落,再也无法找到挂念之所,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来表达深沉的哀思。

“春风未作山川暖”表明尽管是温暖的季节,但在诗人心中,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因为朋友的离去让整个世界都变得冷漠无情。紧接着,“江水何心日夜倾”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哀思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下倾泻,无法平复。

“泪落中宵肠万结”,诗人在深夜里难以入眠,泪水不断,心中的哀伤和思念交织成千万条线索,无从解开。而“眇然湖海寄吾生”则是诗人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寄托于辽阔的湖海之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渺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以及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世的巨大哀痛和难以排遣的思念,是一篇充满情怀的挽歌。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江上遇雨

雾初收,风未定,烟柳系孤艇。

临水人家,约略倚深径。

峭寒细雨疏篱,绿惜惜处,早扶出、一枝红杏。

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镇日没笭箵。

凝碧无情,芳草渡头影。

鹧鸪烟外飞来,一声声唤,正十里、春山人静。

(0)

绿意

霜钟缥缈。下几林落叶,幽径谁扫?

劫后如来,清梵无声,云垂一塔低峭。

孤亭竹里藏禅梦,有曲折,寒烟寻到。

料午阴、老鹤醒余,错认绿天清晓。

重问清风记否,故人似昨日,消瘦多少?

倚遍阑干,敲罢琴弦,湿翠丝丝犹袅。

秋吟莫便伤摇落,好韵入、晚唐丰调。

只断碑、一碧无痕,欲怨洞门香草。

(0)

永遇乐.桃花夫人庙

灵气留烟,沉阴怨日,汉滨祠宇。

帐袅灯斜,鬟低钿仄,恍惚空坛步。

桃花开后,玉容依约,春色年年来去。

算芳华、犹存遗迹,故宫寂寂何处。

无情江水,残碑齧断,只荡郢云终古。

傥学凌波,洛妃相见,定有伤心语。

大别山头,尘昏香冷,怅望明珰翠羽。

迎神曲、三章奏罢,楚风更补。

(0)

双双燕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

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

输与池上夗央,日日阑前双瞑。

(0)

寄文温州

短棹轻舟载夕阳,独寻新句下横塘。

白鸥却是催诗使,飞探蘋洲醉墨香。

(0)

魏受禅碑

白马之盟久巳寒,大碑深刻尽高官。

就传典午为文体,莫寄辽东管功安。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