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石浮水中,峻堤缺复连。
往往为深潭,波流自回环。
秋山未摇落,碧树皆参天。
仰观积水痕,仍在高树巅。
里人半巢居,出入随乌鸢。
令尹亦菜色,市楼寂无烟。
皇天不纯命,百姓何震愆。
苦云耕织废,租税尚未蠲。
赤子向漂荡,所存皆偶然。
虽知负官输,未忍更弃捐。
奈何唐尧世,复见昏垫年。
何以救汝饥,朝廷急忧边。
丛石浮水中,峻堤缺复连。
往往为深潭,波流自回环。
秋山未摇落,碧树皆参天。
仰观积水痕,仍在高树巅。
里人半巢居,出入随乌鸢。
令尹亦菜色,市楼寂无烟。
皇天不纯命,百姓何震愆。
苦云耕织废,租税尚未蠲。
赤子向漂荡,所存皆偶然。
虽知负官输,未忍更弃捐。
奈何唐尧世,复见昏垫年。
何以救汝饥,朝廷急忧边。
这首诗描绘了石首县的自然景观与社会现状,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丛石浮水中,峻堤缺复连”描绘了水中的奇石与相连的堤岸,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接着,“往往为深潭,波流自回环”进一步渲染了水体的深邃与水流的动态美,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秋山未摇落,碧树皆参天”则将视角转向了秋天的山林,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与前文的水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季节的更替。
“仰观积水痕,仍在高树巅”一句,诗人通过仰望积水的痕迹,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里人半巢居,出入随乌鸢”描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半巢居反映了居住条件的简陋,与乌鸢的自由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艰苦。
“令尹亦菜色,市楼寂无烟”则通过描述官员和市场的景象,揭示了社会的贫瘠与萧条,令尹(地方长官)的憔悴面容与市楼的寂静无声,共同构成了一个贫穷与绝望的社会图景。
“皇天不纯命,百姓何震愆”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百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苦云耕织废,租税尚未蠲”指出农业生产与税收制度的问题,农民因耕作荒废而生活艰难,同时税收负担沉重,加重了他们的痛苦。
“赤子向漂荡,所存皆偶然”描绘了儿童生活的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暗示了社会动荡给下一代带来的影响。
“虽知负官输,未忍更弃捐”体现了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责任感,即使知道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也不愿意放弃生存的希望。
最后,“奈何唐尧世,复见昏垫年”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黑暗的批判,将历史上的盛世与当前的困境进行对比,激发人们对改变现状的思考。
“何以救汝饥,朝廷急忧边”则直接提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呼吁朝廷关注民生,解决饥荒与边防问题,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与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品。
侯育我兮明淳,民感侯兮慈仁。
筑河碶兮水粼粼,开池井兮水沄沄。
我农耕兮河之漘,我农耘兮泉之濆。
土田膏兮稻如云,岁功成兮德泽均。
以食以餐兮,子孙诜诜。歌侯之勋兮,颂侯之勤。
颂之勤兮,歌侯之勋。
楼橹宽閒事力劳,新来人物旧蓬蒿。
占留古意梅根老,压断寒声樠木高。
地迥山川含鼓角,夜明星斗助弓刀。
当时爱得莲无恙,一段清流绕屋敖。
二月春光最恼人,不禁春恼更寻春。
关心秀入青青陇,适意红临滟滟津。
开阖雨晴天气巧,铺张桃李世情均。
病夫已作庐山梦,尚拥篮舆托后尘。
万木阴阴覆女萝,一川佳处宝峰多。
因晴领客催萸菊,恐雨妨农访麦禾。
付我江山须领略,可人时节易蹉跎。
心閒更了官中事,未必秋风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