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破贫非累,忧深寇未平。
避人空下泪,绝口不谈兵。
桐向秋辞碧,门临溪转清。
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
家破贫非累,忧深寇未平。
避人空下泪,绝口不谈兵。
桐向秋辞碧,门临溪转清。
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
这首清代诗人刘友光的《寄方密之》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家国之情。首句“家破贫非累”,揭示了诗人家庭的困境和个人的贫困,并非主要困扰,真正让他痛苦的是“忧深寇未平”,即外敌入侵,国家动荡不安。他选择“避人空下泪,绝口不谈兵”,表现出内心的无奈与悲愤,不愿公开讨论战事,更显其哀痛。
接下来,“桐向秋辞碧”描绘了秋天桐叶凋零的景象,寓言家道衰落,而“门临溪转清”则暗示环境的凄凉和心境的孤寂。最后两句“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思念远方的朋友,通过弹奏琴筝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乱中不能相聚的深深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面对家国破碎时的无奈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