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表推儒将,条侯有令孙。
挽弓强七石,射策富千言。
未出长榆塞,先开细柳屯。
匣中双匕首,拂拭待酬恩。
岭表推儒将,条侯有令孙。
挽弓强七石,射策富千言。
未出长榆塞,先开细柳屯。
匣中双匕首,拂拭待酬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非凡才能与高尚品德。首句“岭表推儒将”,点明了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还饱读诗书,文武双全。接着,“条侯有令孙”一句,以条侯(汉代名将)的孙子来比喻这位将军,暗示其家族背景深厚,继承了先辈的英勇与智慧。
“挽弓强七石,射策富千言”两句,生动展现了将军的军事才能和学识渊博。挽弓七石之力,显示了他卓越的箭术;射策千言,表明他对各种策略了如指掌,智谋过人。
“未出长榆塞,先开细柳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将军在未正式出征之前,就已经在军中树立了威信,如同在细柳屯预先布阵,显示出他的战略眼光和组织能力。
最后,“匣中双匕首,拂拭待酬恩”两句,以双匕首象征着将军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效劳的决心,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深情。整首诗通过对将军形象的描绘,赞美了他的才华、勇气和高尚情操,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赞歌。
江上西风晚。野水兼天远。云衣拖翠缕,易零乱。
见柳叶满梢,秀色惊秋变。百岁今强半。
两鬓青青,尽著吴霜偷换。向老来、功名心事懒。
客里愁难遣。乍飘泊、有谁管。
对照壁孤灯,相与秋虫叹。
人间事,经了万千,这寂寞、几时曾见。
依栖崇儒里,咫尺鸟名山。
奈以红尘隔,因之举步艰。
穿花晓漏彻,何如桑者闲。
廿载为形役,今得拂衣还。
自酌龙湫水,照映鬓毛斑。
山灵应诮我,对之发赧颜。
题彼双脊令,饮啄就清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