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栖崇儒里,咫尺鸟名山。
奈以红尘隔,因之举步艰。
穿花晓漏彻,何如桑者闲。
廿载为形役,今得拂衣还。
自酌龙湫水,照映鬓毛斑。
山灵应诮我,对之发赧颜。
题彼双脊令,饮啄就清湾。
依栖崇儒里,咫尺鸟名山。
奈以红尘隔,因之举步艰。
穿花晓漏彻,何如桑者闲。
廿载为形役,今得拂衣还。
自酌龙湫水,照映鬓毛斑。
山灵应诮我,对之发赧颜。
题彼双脊令,饮啄就清湾。
这首宋诗《游雁山寄怀二弟》是翁敏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儒学生活的依恋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回归自然、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依栖崇儒里”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的生活环境,接着“咫尺鸟名山”以生动的比喻写出山的近在咫尺,然而却被红尘所阻,行走变得艰难。诗人感叹自己二十年来被世俗事务牵累,如今得以脱身归隐。
“穿花晓漏彻,何如桑者闲”通过对比清晨的忙碌与农夫的悠闲,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羡慕。诗人感慨自己“廿载为形役”,现在终于可以“拂衣还”,即辞官归隐。他独自饮用龙湫水,镜照鬓边斑白,既有岁月流逝的感伤,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山灵应诮我,对之发赧颜”一句,诗人想象山神可能会嘲笑他的改变,但诗人并不回避,反而坦然面对,甚至为此感到羞愧。最后,“题彼双脊令,饮啄就清湾”表达诗人决心在此过上简朴生活,仿佛雁一般在清澈的溪湾饮水栖息,寄托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隐逸的心路历程,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
绕郭参差树,香山看晓暾。
高城连凤阙,初日照龙门。
杨柳藏官阁,芙蓉丽掖垣。
千莺朱户曙,万雉綵云屯。
天半明霞倚,林梢落月浑。
觚棱撑汉殿,彩翠荡梁园。
寺据东京胜,楼凭北斗尊。
洛阳誇辇邑,花木蔼春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