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沈烟袅碧虚,五千言是读残书。
亦知终日无凡事,祗恐凡情未破除。
一缕沈烟袅碧虚,五千言是读残书。
亦知终日无凡事,祗恐凡情未破除。
这首诗《偶题》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又略带哲思的画面。
首句“一缕沈烟袅碧虚”,以“沈烟”(即香烟)的轻盈袅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引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这里的“碧虚”二字,既指天空的碧蓝,也暗含着内心的清明与宁静,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脱。
次句“五千言是读残书”,巧妙地引用了《论语》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以“五千言”象征《论语》,表达了诗人对经典著作深入研读后的感悟与思考。同时,“读残书”三字则暗示了阅读的持久与深入,以及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的精神。
后两句“亦知终日无凡事,祗恐凡情未破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亦知终日无凡事”表明诗人对于日常琐事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说,即使在忙碌的一天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后一句“祗恐凡情未破除”则流露出对世俗情感的警惕与反省,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凡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和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我、对理想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它不仅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对话,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我。
朱栏控带青璧烟,碧峰浮出丹枫颠。
东方铃铎西方磬,轻霞淡照横江天。
南厓高,北厓俯,群峰奔走如龙虎。
千寻巨石连空来,断处曾经巨灵斧。
天池阔,汤谷长,秋虹万里横苍茫。
渔舟尾挂金连环,鸳鸯飞出蒹葭霜。
浔阳潮有无,白帝在何处?
回望吴天雁,南翔又西翥。
孤帆远映青空来,绿树横分半江去。
重沙复岸束复张,鲸鳄横斜失依据。
海月缘沙生,珠子随潮来。
残阳尚悬壁,素魄先临台。
仙家瑶草九月寒,远公石上三花开。
燕子矶头饮牛客,偶来莫使世人猜。
青山对酒谁为主,惟有箫声晚自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