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
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
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
世事云千变,浮生梦一场。
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
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
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
这首诗《书西斋壁》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王庭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世事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世事云千变”,以云的千变万化隐喻世事的复杂多变,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变幻莫测。接着,“浮生梦一场”一句,直接点明了人生如梦的虚幻本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偶然携柱杖,来此据胡床”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在的画面,诗人偶然间带着手杖来到这个安静的地方,坐在胡床上,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闲逸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有雨夜更静,无风花自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雨夜的寂静与花香的自然散发,构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感知。
最后,“出门多道路,何处觅亡羊”则以一个富有哲理的问句收尾,引人深思。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询问在众多道路中如何找到丢失的羊,实际上是在探讨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上,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与方向。它寓言般地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迷失自我,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平子愧明略,长卿真倦游。
笭箵傥可佩,瑶玉岂复舟。
旧闻西余老,猖狂白蘋洲。
毫端宝刹见,尘起大地收。
奋迅师子王,蚓蛙视蛟虬。
向来大涤翁,晚节万户侯。
襄阳一转语,富贵真云浮。
此道久已微,珷玞混琳球。
念昔过苕霅,寻溪亦经丘。
同游今安在,十载一瞬眸。
几欲挂长剑,刻舟笑延州。
焉知瓮中人,寂默无春秋。
香炉着古庙,一念万劫休。
安得五亩园,良苗接平畴。
脱身饥寒外,结友高胜流。
二边无馀习,六贼可尽刘。
谁能使危肠,一日一万周。
须公谢三旌,故事追羊求。
青鞋一幅巾,往来山之幽。
且复载明月,深潭戏垂钩。
《次韵叶内翰游西余山用袁奉议韵》【宋·程俱】平子愧明略,长卿真倦游。笭箵傥可佩,瑶玉岂复舟。旧闻西余老,猖狂白蘋洲。毫端宝刹见,尘起大地收。奋迅师子王,蚓蛙视蛟虬。向来大涤翁,晚节万户侯。襄阳一转语,富贵真云浮。此道久已微,珷玞混琳球。念昔过苕霅,寻溪亦经丘。同游今安在,十载一瞬眸。几欲挂长剑,刻舟笑延州。焉知瓮中人,寂默无春秋。香炉着古庙,一念万劫休。安得五亩园,良苗接平畴。脱身饥寒外,结友高胜流。二边无馀习,六贼可尽刘。谁能使危肠,一日一万周。须公谢三旌,故事追羊求。青鞋一幅巾,往来山之幽。且复载明月,深潭戏垂钩。
https://shici.929r.com/shici/rZHcGvV.html
宇宙一火宅,我身寓其间。
灵台真逆旅,忧喜更往还。
其来不可却,倏去不可攀。
冥然闭六凿,暂使逆旅闲。
中虚本无住,夜半移舟山。
身随事物化,鬓与寒暑斑。
奈此业累深,始知定力悭。
况兹尘沫聚,岂比金石顽。
顾影忽自笑,吾心定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