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雨竹》
《咏雨竹》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闭门对山雨,隐几咏琅玕。

滴沥明珠碎,离披翠羽残。

烟中看叶重,风里觉枝寒。

湘女当年泪,于今岂未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山雨时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致的融合。首句“闭门对山雨”,开门见山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仿佛他与外界的喧嚣隔绝,独自面对自然界的风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接着,“隐几咏琅玕”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诗人所关注的对象——雨中的竹子。这里的“琅玕”指的是竹子,诗人以“隐几”(靠在几案上)的姿态,静静地吟咏着竹子,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滴沥明珠碎,离披翠羽残”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打竹叶的情景。雨珠如同破碎的珍珠,从竹叶上滑落,又像是翠绿的羽毛被风吹散,形象地展示了雨的动态美和竹叶在雨中的摇曳姿态。

“烟中看叶重,风里觉枝寒”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在烟雾缭绕中,竹叶显得更加沉重,风吹过时,竹枝似乎也感受到了寒冷。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体验,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最后,“湘女当年泪,于今岂未乾”以湘女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湘女的传说中,湘水女神因思念丈夫而哭泣,泪水化为湘江。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湘女的情感联系起来,暗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抒情诗。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诗三百三首·其三○○

出生三十年,当游千万里。

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

鍊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0)

诗三百三首·其二九一

鹿生深林中,饮水而食草。

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

系之在华堂,肴膳极肥好。

终日不肯尝,形容转枯槁。

(0)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二

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

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

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

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

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

(0)

诗三百三首·其二○九

不见朝垂露,日烁自消除。

人身亦如此,阎浮是寄居。

切莫因循过,且令三毒祛。

菩提即烦恼,尽令无有馀。

(0)

秦后作

大道不居谦,八荒安苟得。

木中不生火,高殿祸顷刻。

谁将白帝子,践我礼义域。

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轵道人不回,壮士断消息。

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

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

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黄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

圆丘无日月,旷野失南北。

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

一马渡空江,始知贤者贼。

(0)

失题四首·其四

高拂柳丝齐,莺声满御堤。

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