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炯炯照勾吴,草诏金銮旧老儒。
今□□公高北斗,后身白傅到西湖。
要途未若閒官乐,心服□□貌敬殊。
臭味果能有投合,及门岂在急抠趋。
文星炯炯照勾吴,草诏金銮旧老儒。
今□□公高北斗,后身白傅到西湖。
要途未若閒官乐,心服□□貌敬殊。
臭味果能有投合,及门岂在急抠趋。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呈阎子静廉访翰学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或同僚深夜造访、交流学问之意愿的诗句。
"文星炯炯照勾吴,草诏金銮旧老儒。"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学习书籍的情景,文星即文昌星,它代表着文学和文化。勾吴可能是指古代的学者在夜里研究学问的场景。而“草诏”则表明诗人有著述之意,"金銮旧老儒"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长、经验丰富的学者。
"今□□公高北斗,后身白傅到西湖。" 这两句中“今”字之后应是某个人的名字,但因原文有缺失,我们无法得知具体是谁。这位人物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的行为如同星辰般高洁,而“后身白傅到西湖”则可能是在描述这位人物在西湖的一次散步或某种行动。
"要途未若閒官乐,心服□□貌敬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些事情的向往和不满,其中“要途”指的是重要的道路或者是生命中的重大选择。诗人认为现在的情况还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境界,而“心服”则表明诗人的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状态的渴望。
"臭味果能有投合,及门岂在急抠趋。" 这两句则是在讨论与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性。“臭味”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行或才能,而“果能有投合”是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在精神上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而最后一句则是在表达,既然找到了这样的人,与其交流就不必急于求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学习、仰慕高洁人物、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与人交流思想情感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学问和人生的一种追求和期待。
十日中林足音绝,陈云不飞天欲雪。
剪剪溪风忽转霜,天工似与游人设。
蹇驴风帽溪上来,眼明一二僧窗开。
地炉夜话月入屋,竹径朝行山放梅。
公家秦溪富山水,碧瓦朱甍空翠里。
还家开取虎头岩,会见丹霞访居士。
三昧酒,吃便醉,坐禅时,只瞌睡。
轻轻未可悚动渠,送上茶山渠自会。
见张三,逢李四,把得便行果灵利。
一枝春信有来由,六出飞花不相类。
到秀峰,真得地,四方老衲如云至。
跨著三门酌一杯,换却眼睛拈却鼻。
铁面老禅今健否,家居道旧想安然。
饭香苦忆伊蒲馔,井冽还思甘露泉。
灵石有殿不知年,日炙风吹太可怜。
今日诸郎争著力,要令突兀在人前。
人前莫作土木见,八面浑无刀斧痕。
似此殿成安底佛,释迦弥勒是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