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中林足音绝,陈云不飞天欲雪。
剪剪溪风忽转霜,天工似与游人设。
蹇驴风帽溪上来,眼明一二僧窗开。
地炉夜话月入屋,竹径朝行山放梅。
公家秦溪富山水,碧瓦朱甍空翠里。
还家开取虎头岩,会见丹霞访居士。
十日中林足音绝,陈云不飞天欲雪。
剪剪溪风忽转霜,天工似与游人设。
蹇驴风帽溪上来,眼明一二僧窗开。
地炉夜话月入屋,竹径朝行山放梅。
公家秦溪富山水,碧瓦朱甍空翠里。
还家开取虎头岩,会见丹霞访居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释慧空在秦溪的一次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和内心的感悟。
首句“十日中林足音绝”,描绘了深林中长时间的寂静,只有脚步声打破这份宁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陈云不飞天欲雪”一句,巧妙地将云层堆积的状态与即将到来的雪景联系起来,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即将发生。
“剪剪溪风忽转霜”则进一步展示了季节的转换,溪边的微风突然变得寒冷如霜,暗示着冬日的临近。接下来,“天工似与游人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为这次游历精心布置。
“蹇驴风帽溪上来”描绘了诗人骑着驴子,顶着风帽,在溪边缓缓前行的场景,与前文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眼明一二僧窗开”则暗示了途中偶遇僧侣,窗户打开,似乎在等待着诗人的到来,营造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
“地炉夜话月入屋,竹径朝行山放梅”两句,分别描绘了夜晚围坐在地炉旁与僧侣交谈的情景,以及清晨沿着竹径行走,山中梅花开放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公家秦溪富山水,碧瓦朱甍空翠里”赞美了秦溪丰富的山水之美,碧绿的瓦片和红色的屋檐在翠绿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美丽与和谐。
“还家开取虎头岩,会见丹霞访居士”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回到秦溪,与僧侣相聚的期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在昔有夫妇,隐居随岩巅。
饥食岩中芝,渴饮岩下泉。
一朝化双鹤,飘飘上九天。
蹇予好事者,览兹怀古先。
迩来安宜生,叙述梁氏贤。
交游崇信义,举指节周旋。
雍容家室间,琴瑟协鸣弦。
宾客敬相待,子孙罗其前。
秋霜照白发,消遥各忘年。
世虑素超越,一日同弃捐。
乡里悉惊羡,诗赋多流传。
我思人之死,渺如风中烟。
偕欢尚莫遂,偕老难必然。
王国道化行,仁风被八埏。
俾民生无虞,俾民死获全。
我歌汝坟章,再赓偕老篇。
一为梁所重,一为圣所宣。
江郭秋已阑,风气日馀肃。
虫鸣遍衰草,音响亦何促。
閒处积素抱,无以娱心目。
喜君林壑彦,遗我柴桑菊。
把玩开晴轩,芳枝动幽馥。
靡靡含朝晖,疏疏间寒绿。
瓶罂置美酒,相命屡往复。
吐词不在繁,累觞须再续。
宁云乏珍羞,聊因荐芳蔌。
持此宣冲襟,爱之比良玉。
掇英知永年,殷勤为君祝。
叠鼓收寒,试灯风小珠帘卷。
玉梅消瘦倚窗枝,蟾月窥人浅。
十里银笙钿管,簇行云铜街绣软。
不如休去,花影重门,繁星一院。
谁念何郎,宿醒未解吟诗倦。
枕屏清泪溅潇湘,蜜炬香心短。
闲里华年自换,漏沈沈、天长信远。
春眠困顿,犹梦婆娑,舞葱歌茜。
服食安可信,丹书皆妄语。
欲脱爪发枯,而假金石固。
金石本自坚,爪发那免腐。
有身即有患,此理不难悟。
长生就有术,古来何贤住。
神仙五百年,石髓流青乳。
服之等天地,千岁不足数。
此语信可徵,王烈今在否。
旌昜本静者,好道孰为伍。
一朝上青云,千载遗白鼠。
当其拔宅时,鸡犬亦得去。
胡为事盖棺,牛羊践丘莽。
下士喜闻道,缩口厌清苦。
空言愧杂乱,巧辩争寸缕。
所计身后得,未见一分补。
始吾甚爱之,穷诘言更沮。
仙诚在世间,不见良不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