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三》
《自浈阳至穗城江行有作·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削出青天石更青,箨龙无数在空冥。

儿孙大小分乔岳,掌拇东西擘巨灵。

峡口并吞三水灌,云门开阖一峰屏。

丹厓翠壁题将遍,欲就飞来结一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沿浈阳至穗城江行途中所见的壮丽山水景象,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首句“削出青天石更青”,以“削”字生动地描绘了山石从高处直插云霄,与蓝天相接,展现出山石的峻峭与天空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山石的青色更加深邃。接着,“箨龙无数在空冥”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中的竹笋比作无数的小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竹笋在空中生长的景象,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和动态感。

“儿孙大小分乔岳,掌拇东西擘巨灵”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这里将山峰比喻为“乔岳”,将山石的纹理比作“儿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层次分明,以及山石纹理的丰富多样。同时,“擘巨灵”则暗示了山石的雄伟壮观,仿佛能与神话中的巨灵相匹敌。

“峡口并吞三水灌,云门开阖一峰屏”两句,描绘了江流穿越峡谷,汇聚三水的壮阔景象,以及云雾缭绕的山峰如同门户一般,时开时合,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神秘感。

最后,“丹厓翠壁题将遍,欲就飞来结一亭”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些美丽的山崖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甚至希望能在此建造一座亭子,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清河道中

秋原静且嘉,秋路足烟花。

林重犹遮骑,途乾不碍车。

山容看已近,塞景未应赊。

驺从兹伊始,行行揽物华。

(0)

立秋后青龙桥道中作

香生禾黍玉泉隈,鸾辂逶迤静点埃。

云敛天光依北迥,风传秋信自西来。

蝉声向午留馀韵,露气晞阳润彻荄。

最是拈题宜素节,停舆澄景几徘徊。

(0)

西园泛舟至圣化寺·其五

连朝甘雨活彫枯,水畛山畦翠更腴。

犹见西峰云气润,阿香重展米家图。

(0)

夜雨

欹枕怀无逸,摐阶听不嫌。

凤城清觉切,鸳瓦响频添。

有喜占多稼,长吟乐既沾。

麦秋思泛浪,花气想薰髯。

如在三天上,能消五月炎。

须臾云缕散,棂际影流蟾。

(0)

夏日瀛台·其一

文墀绿缛软莎茵,镜水屏山尽远尘。

风过横塘筠是佩,雨馀曲岸柳为人。

目穷碧落兴怀旧,景艳朱明得句新。

犹忆丁年多暇豫,扁舟时泛藕花滨。

(0)

咏瓶中蜡梅

蜡梅腊月开,得名所以乃。

朔地节候迟,顿使花信改。

宿雪封腰支,和飔绽蓓蕾。

香后坞旁桃,荣共溪边䈚。

花师并无藉,春风则有待。

名实不相称,知音幸勿罪。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