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生禾黍玉泉隈,鸾辂逶迤静点埃。
云敛天光依北迥,风传秋信自西来。
蝉声向午留馀韵,露气晞阳润彻荄。
最是拈题宜素节,停舆澄景几徘徊。
香生禾黍玉泉隈,鸾辂逶迤静点埃。
云敛天光依北迥,风传秋信自西来。
蝉声向午留馀韵,露气晞阳润彻荄。
最是拈题宜素节,停舆澄景几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时节在青龙桥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香生禾黍玉泉隈,鸾辂逶迤静点埃”以“香生”、“玉泉”、“鸾辂”等词渲染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片丰收的田野之中,远处有华丽的车驾缓缓行过,尘埃不扬,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
颔联“云敛天光依北迥,风传秋信自西来”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与风的动态美。云朵聚集,遮蔽了天光,但又依稀可见北方的遥远景色;而秋风自西而来,带来了凉爽的气息和季节的讯息,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颈联“蝉声向午留馀韵,露气晞阳润彻荄”则聚焦于午后时光的细节。蝉鸣声在正午时分达到高潮,留下悠长的余音;而阳光照耀下的露珠,滋润着大地,让草木更加生机勃勃,体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循环与和谐。
尾联“最是拈题宜素节,停舆澄景几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深深感慨。他认为,这样的场景最适合用来作为诗题,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诗人甚至停下来,凝视着眼前的景象,久久不愿离去,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立秋时节青龙桥道中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体验,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明月照空床,独雁闻悲声。
微物且觅侣,良人爱远征。
尺书屡传妾,迢递言归程。
及期望欲断,期过愁益增。
书来尚欺妾,何况音久沈?
海水不可测,山云还无心。
山云有归谷,海水有尽深。
安得身化雁,觅尔秋江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