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削湘筠,藤缕细、巧手掣成名物。
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
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助炎天霜雪。
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
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幽兴偏多发。
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
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披襟散发。
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
玉削湘筠,藤缕细、巧手掣成名物。
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
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助炎天霜雪。
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
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幽兴偏多发。
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
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披襟散发。
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
这首明代夏言的《大江东去·其十五》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以竹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史恭甫赠送竹椅的感激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闲适心境和高雅情趣。"玉削湘筠,藤缕细"描绘了竹椅的精致工艺,如同美玉雕琢,藤条编织得细腻。"巧手掣成名物"赞美了制作者的技艺高超。
"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并将竹椅置于家中显眼位置,体现了其珍贵。接下来,诗人通过"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形象地写出竹椅带来的清凉感受,仿佛冬日里的霜雪,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凉意。
"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竹椅虽朴素,但在诗人眼中却胜过华丽的家具,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在"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的场景中,诗人享受着竹椅带来的宁静与闲适,思绪飘渺。
"幽兴偏多发"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则借景生情,将竹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增添了诗意。"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进一步描绘了与竹椅相伴的惬意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以悠扬的笛声收尾,表达了诗人无需奢华,只需一椅一笛,便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流露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且贺新原脱新字据景元本补除,四月二十五日卷起黄庭听寿曲,蒙斋可贺绵绵。
安排机会实关天。
生辰今日是,新命此时传。
宣室曾闻前席语,伟哉龙象初筵。
斜飞取势玉堂仙。
太平迟公等,大拜是今年。
记江梅、向来轻别,相逢今又平楚。
东风小试南枝暖,早已千林烟雨。
春几许。
向五老仙家,移下琼瑶树。
溪桥驿路。
更月晓堤沙,霜清野水,疏影自容与。
平生事,几度含章殿宇。
隔花么凤能语。
苔枝天矫苍龙瘦,谁把冰须细数。
千万缕。
簇一点芳心,待与和羹去。
移宫换羽。
且度曲传觞,主人花下,今日庆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