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飞屐登孱颜,拄杖出没风烟间。
三山葱昽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
老仙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
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
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
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
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
我醉飞屐登孱颜,拄杖出没风烟间。
三山葱昽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
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
老仙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
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
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
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
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自雪堂登四望亭因历访苏公遗迹至安国院》,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登山游览的情景,以及对先贤苏轼遗迹的探访。首句“我醉飞屐登孱颜”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醉中仍兴致勃勃地登山。接下来的诗句“三山葱昽鲛鳄静,九关肃穆虎豹闲”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神秘,暗示着苏公遗迹所在之地的庄重和祥和。
诗人感慨自己经过多年的修炼,“几年金骨炼绿髓,此日始得穷跻攀”,表达了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执着。然而,“老仙归侍紫皇案,空有野水流淙潺”又流露出一种失落感,意指苏轼虽已不在,但其精神犹在,只有山间的流水声相伴。
“蜿蜒翠阜围绿野,似岭非岭山非山”描绘了山水的奇特景象,仿佛进入了仙境。诗人接着回忆起“向来龙蛇满雪壁,雷电下取何时还”的壮观场景,暗示苏轼的才华如同雷电般耀眼,令人惊叹。
最后两句“名花亦已天上去,居人指似题诗处”表达了对苏轼诗歌艺术的赞美,而“九十一翁不识公,我抱此恨知无穷”则表达了对后人未能理解苏轼的遗憾,诗人以此表达对苏轼深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游历和感受,展现了对苏轼遗迹的崇敬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体现了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