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
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身退谢名累,道存嘉止足。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
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
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转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一句,通过设下美酒、悬挂华丽的幡旗以及脱去官帽守护孤寂山谷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与向往。
"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表明诗人在偶然游历到一座偏僻的寺庙时,对过去居住于此的贤达之士怀有敬仰之情。"不见昔簪裾,犹有旧松竹"则指虽然无法看到过往人物的踪迹,但依旧留存着那些古老的松树和竹子,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一句中,“烟霞”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云雾与霞光,而“异世”则意味着时代的更迭。尽管时光流转,但自然界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氛围依旧如旧,这种精神气质犹在,令人沉醉。
最后两句"余即江海上,归辙青山曲"表达了诗人自己将要踏上旅途,在广阔的江海之上寻找归宿,并最终回归到那片青翠的山峦间,这是一种对自然界的向往和一种精神上的归属。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以及对自然美与精神寄托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