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扬雄与世疏,赖逢佳友慰穷居。
深沉智虑三冬学,磊落胸怀万卷书。
自古贤豪今日盛,看君才调几人如。
还朝好作登瀛客,闻说元臣荐子虚。
寂寞扬雄与世疏,赖逢佳友慰穷居。
深沉智虑三冬学,磊落胸怀万卷书。
自古贤豪今日盛,看君才调几人如。
还朝好作登瀛客,闻说元臣荐子虚。
此诗《送子玉赴阙》由宋代诗人王安礼所作,通过对扬雄的引用,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文人形象。首句“寂寞扬雄与世疏”描绘了扬雄远离尘嚣、独善其身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主人公子玉同样具有高洁的品质和超凡的才华。接着,“赖逢佳友慰穷居”一句,表达了在孤独中遇到知音的喜悦,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深沉智虑三冬学,磊落胸怀万卷书”两句,赞美了子玉深厚的学问和开阔的胸襟,通过“三冬学”和“万卷书”的比喻,强调了他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接下来,“自古贤豪今日盛,看君才调几人如”则进一步赞扬了子玉的才能,将他与历史上的贤士豪杰相提并论,显示了对他的高度评价。
最后,“还朝好作登瀛客,闻说元臣荐子虚”两句,寄寓了对子玉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像古代的贤臣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暗含了对子玉才华的期待,认为他的才能如同子虚乌有之物,却能带来实际的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子玉个人品质、学识和未来的期许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楚客忆关中,疏溪想汾水。
萦纡非一曲,意态如千里。
倒影罗文动,微波笑颜起。
君今赐环归,何人承玉趾。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
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
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
彭泽因家凡几世,灵山预会是前生。
传灯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
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璎。
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中郎南镇权方重,内史高斋兴有馀。
遥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飞尽柳花初。
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沉隐侯。
化得邦人解吟咏,如今县令亦风流。
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
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
侯家故吏歌声发,逸处能高怨处低。
今岁洛中无雨雪,眼前风景是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