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南望凤凰台,山下平湖一镜开。
近岸紫骝穿柳去,沿堤画舫采菱来。
山禽将子飞还止,水鸟衔鱼去复回。
无限太平门外景,神游何必访仙垓。
钟山南望凤凰台,山下平湖一镜开。
近岸紫骝穿柳去,沿堤画舫采菱来。
山禽将子飞还止,水鸟衔鱼去复回。
无限太平门外景,神游何必访仙垓。
这首诗描绘了钟山与凤凰台的壮丽景色,以及湖畔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间的和谐与生机。
首句“钟山南望凤凰台”,点明了地点,钟山与凤凰台相望,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接着,“山下平湖一镜开”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湖面比作镜子,形象地描绘出湖面的平静与清澈。
“近岸紫骝穿柳去,沿堤画舫采菱来。”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湖边的活动场景。马匹穿过柳树,轻快地行进,而画舫则在岸边缓缓驶过,人们在船上采摘菱角,一派繁忙而又和谐的景象。
“山禽将子飞还止,水鸟衔鱼去复回。”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山中的鸟儿带着幼鸟飞翔,时而停歇;水面上的鸟儿捕食后又返回,循环往复,充满了生命的律动。
最后,“无限太平门外景,神游何必访仙垓。”诗人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认为无需远赴仙境,眼前的自然风光已经足够令人向往和陶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结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