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道》
《闻道》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古风

闻道中书令,亲防瓠子河。

度支良不惜,疏导竟如何。

浊浪南来促,危堤郭上过。

朝朝卜秋汛,莫笑杞忧多。

欲与水争地,由来亦大难。

移民无上策,沸鼎有狂湍。

国仗鱼盐重,人愁井里残。

谁其刑白马,拜表诉重坛。

先汉王延世,前明潘季驯。

庙廷方侧席,海宇岂无人。

四渎何当合,长淮未可湮。

天心怜赤子,早为降庚辰。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闻道》。全诗以“闻道”为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首联“闻道中书令,亲防瓠子河”,开篇点题,描述了中书令亲自防守瓠子河的情景,暗示了河患的严重性。接着,“度支良不惜,疏导竟如何”两句,表达了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对治理方法的疑问。

颔联“浊浪南来促,危堤郭上过”描绘了河水汹涌、堤坝险峻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洪水威胁的紧迫性。而“朝朝卜秋汛,莫笑杞忧多”则通过日常观测洪水的举动,表达了诗人对洪水可能带来的灾难的担忧,并对那些不以为然的态度进行了讽刺。

颈联“欲与水争地,由来亦大难”揭示了与自然抗争的艰难,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接下来的“移民无上策,沸鼎有狂湍”进一步强调了迁移人口并非解决之道,同时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的猛烈。

尾联“国仗鱼盐重,人愁井里残”反映了国家经济依赖于渔业和盐业,而人民生活却因洪水而陷入困境。最后,“谁其刑白马,拜表诉重坛”表达了对有能力解决问题之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古代贤臣一样,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三十四

坐断白云,万机寝息。黄叶止啼,总不消得。

闲倚危阑看瀑花,纵乾坤眼清无极。

清无极,自谓太平僧,岂知尧舜力。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九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马颔驴腮,弥天罗过。

新法华,因甚刺脑入胶盆。过在你,殃及我。

(0)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其六十

雷轰荐福碑,天秘无文印。

字义既难明,心传谁得正。

东湖泻恨浪滔天,惊?瑞岩残梦醒。

猛拍阑干,叫天不应。

哭不成兮笑不成,野花泪湿千峰影。

(0)

居士看日灵照先化去图赞

这豆娘儿,短头折脚。弄鬼精魂,搀先一著。

看日庞公监本呆,深深好与一坑埋。

(0)

化冬果

黄檗树头生蜜果,趁书云节要拈提。

舌头具眼百杂碎,抹过庞翁向上机。

(0)

挽王知县

东晋风流继令名,家传真本换鹅经。

廉勤自得官中趣,贫节亲书座右铭。

民感庥仁忘赴壑,子明诗礼为趋庭。

疾风谁料摧梁木,猿鹤悲鸣不忍听。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