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
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
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
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杂咏一百首·其十六·扶苏》。诗中“诏自沙丘至,如何便释兵”表达了对古时扶苏被放逐而不得已起兵反抗的无奈和悲愤之情。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沙丘”,是古代的一处地方,也常用来比喻边远或荒凉之地。这两句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引用,抒发了诗人对于忠良被逼无奈起兵的同情和赞赏。
而“君王令赐死,公子不求生”则是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这里,“君王”,指的是君主;“令赐死”,是指君主对臣子的处罚,即赐予死亡的命令;“公子”,是对忠诚官员或贵族后裔的尊称。这句话展示了古代忠义之士面对君命赐死时,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求苟活的高尚品格。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正直和勇于牺牲的崇敬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有力的话语,勾勒出了一位古代英雄在逆境中的悲壮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忠义品德的推崇。
黄尘车马日纷嚣,万事春冰过眼消。
赖有诸公扶正气,犹令千载见英标。
多君吐论心奇壮,顾我凋年齿动摇。
好待明堂采梁栋,勿誇翘楚向薪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