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里中应试诸人》
《忆里中应试诸人》全文
清 / 缪重熙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吾乡虽片壤,耕读能兼资。

自遭兵燹后,人士多仳离。

况复巷无人,大概因阻饥。

即有好修者,何处可下帷。

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

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

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

故里纵萧索,不乏磊落姿。

累试火候足,固将绝尘驰。

观光在初学,亦望骥尾随。

家驹与时彦,何幸逢昌期。

云梯联步上,骏足贵不羁。

拔茅以其汇,占吉当无疑。

一一偿厥愿,此心良足怡。

所恨南冠絷,被掳为凄其。

何日得重见,各遂昔所期。

其间有佳士,是我积年知。

临风拭望眼,郁郁长相思。

(0)
鉴赏

这首诗《忆里中应试诸人》是清代诗人缪重熙所作,通过描绘战乱后家乡的荒凉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那些在逆境中仍坚持学习、追求知识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首句“吾乡虽片壤,耕读能兼资”点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即便家乡土地狭小,但耕种与读书可以并行不悖,体现了对家乡文化的珍视。接着,“自遭兵燹后,人士多仳离”描述了战乱给家乡带来的破坏,人们被迫离散,生活陷入困顿。接下来的几句“况复巷无人,大概因阻饥。即有好修者,何处可下帷”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志于学问的人们却无处安身学习的无奈。

转折点出现在“兹当因威振,丑类都诛夷”,诗人似乎看到了希望,认为随着正义力量的崛起,邪恶势力被清除,家乡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有望得到恢复。接下来的“所在重文运,学校岂遽衰”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期待,认为即使在艰难时期,教育也不会轻易衰败。

“哲匠采葑菲,勤者人泮池”运用比喻手法,赞扬了那些像辛勤园丁一样培育人才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勤奋学习的人们。接下来的“今年举旷典,数案萃一时”描述了在这一年里,众多优秀学子汇聚一堂,参加重要的考试选拔。

“故里纵萧索,不乏磊落姿”表达了尽管家乡环境恶劣,但仍有许多胸怀大志、品格高尚的人存在。接下来的几句“累试火候足,固将绝尘驰”则预示着这些人在经过多次考验后,必将脱颖而出,成为杰出的人才。

“观光在初学,亦望骥尾随”鼓励初学者向那些成功者学习,期望他们也能追随前辈的脚步,取得成就。最后,“家驹与时彦,何幸逢昌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人才辈出的欣慰,以及对这个时代给予人才成长机会的感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回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和人才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社会进步的乐观态度。

作者介绍

缪重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府江棹歌十二首·其十一

映江十万女桑枝,桑女蚕筐正及时。

日对澄江剪江练,嘉州争市邓阳丝。

(0)

棹歌三首·其二

磨刀矶下水连天,破晓钟声送客船。

那得诗情如谢客,更吟孤屿媚中川。

(0)

赠郑雅村·其一

忆昔先朝日,文忠起海军。

尺书征北去,吾与汝为群。

航海方求学,筹边更策勋。

悬弧今耳顺,举白一浮君。

(0)

次疑始韵

欲将赤手挽颓波,壮不如人奈老何。

长守夜叉关白昼,早知魑魅喜人过。

诸刘南岳久沈沈,黄鞠花时直到今。

江上鲤鱼天上雁,可无尺素寄微吟。

文心雪苑三千牍,词眼梁汾二百年。

寄与后贤须努力,锡山灵秀故依然。

生涯何处不笼东,枉对青山说病翁。

破产为韩求力士,张良原不是愚忠。

(0)

题廉惠卿泉津楼惜别图·其三

廿载津桥见好春,脸波金燕已前尘。

而今秃鬓垂垂老,施咒何人与覆巾。

(0)

赠王又点

作遣天涯政赖痴,入门有客索吾诗。

功夫如海吾何有,定子当筵又一时。

红烛樗蒲花四座,绿云劝酒玉交枝。

右军乐趣方忧减,乡里儿童莫遣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