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健者,到秦川、正看秦时明月。
立马灞陵桥上望,极目应添白发。
驰道云埋,重关日落,金铁争摩切。
慷慨怀古,西风飒飒难歇。
今夜客饯青门,马嘶珠络,好遣离愁豁。
高处凭阑飞火树,光映凤城如雪。
暂领河湟,旋朝京阙,丹槛看重折。
木皮岭上,燕书休使稀绝。
董公健者,到秦川、正看秦时明月。
立马灞陵桥上望,极目应添白发。
驰道云埋,重关日落,金铁争摩切。
慷慨怀古,西风飒飒难歇。
今夜客饯青门,马嘶珠络,好遣离愁豁。
高处凭阑飞火树,光映凤城如雪。
暂领河湟,旋朝京阙,丹槛看重折。
木皮岭上,燕书休使稀绝。
此诗描绘了董玉虬侍御即将赴秦中任职的场景,通过董公在灞陵桥上远眺的情景,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流转。诗人以“董公健者”开篇,赞颂其勇猛刚毅,接着描述其在秦时明月下驻足桥头,极目远眺,不禁生出白发生涯的感慨。驰道、重关、金铁等意象,勾勒出历史的厚重与战争的激烈。
“慷慨怀古,西风飒飒难歇”,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场景转换至今夜的青门送别,马嘶声中,离愁难掩。诗人以“高处凭阑飞火树,光映凤城如雪”描绘送别场景的壮丽与凄美,将情感推向高潮。
最后,“暂领河湟,旋朝京阙,丹槛重温折”则预示着董玉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从边疆回到京城,再次展现其忠诚与担当。而“木皮岭上,燕书休使稀绝”则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希望通讯不绝,家人与友人之间的联系永存。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送别场景的悲壮与深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读书识字今可希,施郎死死忘其疲。
六艺妙处足不朽,上函雅故通精微。
符山堂中大布衣,渺然古心追籀斯。
七载寒窗校汉隶,欲以赤手报娄机。
卯柳桃菜纷谬误,我昔泛览多阙疑。
二首六身岂易晓,一束二缝亦难稽。
五日之门历所诮,三豕之渡史莫釐。
马尾虎穴充谈助,落笔茫茫空累唏。
吁嗟小学已废绝,我亦有目如雾迷。
昔者襄阳近临川,署名犹为世所讥。
施即何处得此本,老眼恍然逢珠玑。
符山遗书已四散,淮浦带草空离离。
神呵鬼护幸存此,一朝灵物得所归。
巧偷豪夺世不少,尚其宝之防速飞。
当君开府日,我最罕经过。
为避猪肝累,兼之箕口多。
高牙今已矣,旧雨近如何。
剩有山中客,神伤春梦婆。
浙水膏腴地,频惊贯索临。
方知难寡遇,恨不早投簪。
被谪应蒙垢,操戈亦负心。
请看扫门者,告密去如林。
圣主恩如海,容当宥累臣。
他年终结草,此日望生春。
幸或充城旦,宁辞赎鬼薪。
金鸡如有唱,白发拜深仁。
神之居兮寂莫,乃有好事兮出空谷。
访旧闻兮补残录,谓国虽亡兮礼可续。
明祀沦胥兮斯文之辱,上下旁皇兮遇之冥漠。
野田虽瘠兮意不薄,春有兰兮秋有菊,送明粢兮酿新醁。
甘棠已枯兮重濯濯,以教忠兮砺俗。
神其歆之兮不须巫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