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烟恰受生柴叶,馋口偏堪宿草荄。
晓露褴■衣袂湿,分明不为踏青来。
冷烟恰受生柴叶,馋口偏堪宿草荄。
晓露褴■衣袂湿,分明不为踏青来。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七)》描绘了一幅民生疾苦的画面。首句“冷烟恰受生柴叶”写出了农民在贫困中以冷烟熏烤生柴取暖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物资的匮乏。次句“馋口偏堪宿草荄”则进一步揭示了饥饿的人们连野草根都成了难得的食物,表达了饥饿民众的无奈与悲凉。
第三句“晓露褴■衣袂湿”,通过早晨露水打湿衣衫的细节,展现了农人辛勤劳作后的疲惫,同时也反映出自然环境的艰苦。最后一句“分明不为踏青来”以反问的方式,揭示出这些农人并非因春游踏青而来,而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求生。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刻画了农民在战乱和饥荒中的艰辛生活,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同情。
绮障生银海。是何人、江心巧铸,镂冰圈玳。
上跨彩虹桥一道,秋水两泓无碍。
凭推入、琉璃世界。
老去瞳人私自语,料今生、难出圈儿外。
吾眊矣,有卿在。从今莫把连环解。
任耳鬓、厮磨到老,青矑不改。
黑白太分终是病,对客还须愦愦。
且系著、吴钩锦带。
读曲看花俱可可,祇仪形、不入龙眠画。
还抵得,汉皋佩。
新阴连故苑。蛎墙深红芳,数枝开晚。
镇日帘垂,护镜奁犹怕,劝妆人懒。
琥珀浓斟,浑未解、单衾幽怨。
远道相思,同是春寒,顿孤清宴。隔巷饧箫凄断。
似诉说当年,绣闺香暖。
嫩绿杨丝,傍禁烟时节,暗舒青眼。
自别萧郎,嗟好事、惊风吹散。
梦里寻欢如旧,欢随梦短。
四郊雨。正水涨平桥,寒深极浦。
讶稻畦千顷,连翩下飞鹭。
闭门卧掩檐前滴,不异平阳坞。
向中宵、自理愁端,寸笺难诉。还念旧情否。
又暗碧苏堤,柳垂新缕。冷落湖山,为行潦、后期阻。
寻常游事无多恨,直恐归耕误。
问何时、灭尽乖龙部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