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别酒泉郡,来登张掖楼。
关云排槛入,寒水背城流。
夜涌陂塘月,寒生草树秋。
凭高听不尽,羌管数声愁。
乍别酒泉郡,来登张掖楼。
关云排槛入,寒水背城流。
夜涌陂塘月,寒生草树秋。
凭高听不尽,羌管数声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酒泉郡离别后,登上张掖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首联“乍别酒泉郡,来登张掖楼”,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开酒泉郡,来到张掖楼的情景,透露出一种离别的感伤和对新环境的好奇。
颔联“关云排槛入,寒水背城流”,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云彩在关隘间穿行,仿佛排列着进入视野,而寒冷的河水则逆流而上,远离城池,营造了一种边塞特有的冷峻与辽阔之感。
颈联“夜涌陂塘月,寒生草树秋”,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如潮水般涌向陂塘,给四周的草木和树木带来了寒意,暗示了秋天的来临,同时也增添了诗中的凄清氛围。
尾联“凭高听不尽,羌管数声愁”,诗人站在高处,听到远处传来的羌笛声,这声音似乎无尽地回荡在空中,引发了诗人的愁绪。整个画面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远方的思念和孤独的感慨。
综观全诗,李本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张掖楼周边的自然风光,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蕴含着深沉的人文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火伞当空罩。忽传来、清凉妙剂,瑶花仙稿。
读罢尽将烦敲去,心体一齐倾倒。
竟妙到、莫名其妙。
见说丹青尤绝艺,更宜家宜室多才调。
真不愧、宜人号。萱花可惜凋中道。
幸椿庭、荫成雏凤,飞鸣能早。
生就一枝如椽笔,笔底千军横扫。
总不外、文章忠孝。
为痛春晖酬未得,录遗编、敬谨传梨枣。
千载下、芳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