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菊攒金,江枫染赤。秋光如许休轻掷。
悄无人处倚阑看,一行雁破晴天碧。
闲插丹萸,浅斟琼液。隔邻谁弄桓伊笛。
端阳才过又重阳,斜阳澹抹遥山脊。
篱菊攒金,江枫染赤。秋光如许休轻掷。
悄无人处倚阑看,一行雁破晴天碧。
闲插丹萸,浅斟琼液。隔邻谁弄桓伊笛。
端阳才过又重阳,斜阳澹抹遥山脊。
这首《踏莎行·重阳》由清代女诗人张玉珍所作,描绘了重阳节前后秋景的美丽与哀愁。
“篱菊攒金,江枫染赤”,开篇以“攒金”和“染赤”生动地描绘了菊花和枫叶在秋风中呈现出的金黄与火红,色彩鲜明,充满生机与活力。
“秋光如许休轻掷”,诗人感叹秋光美好,劝告人们不要轻易浪费这宝贵的时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
“悄无人处倚阑看,一行雁破晴天碧”,在寂静无人的时刻,诗人独自倚靠栏杆,仰望晴空中的雁群,雁阵划破碧蓝的天空,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闲插丹萸,浅斟琼液”,诗人以“闲插丹萸”和“浅斟琼液”的行为,展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隔邻谁弄桓伊笛”,远处传来笛声,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雅生活,增添了一丝怀旧与向往。
“端阳才过又重阳,斜阳澹抹遥山脊”,端午节刚过去,转眼又迎来了重阳节,夕阳淡淡地涂抹在遥远的山脊上,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色的变换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前后秋日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眼头生角,囊里盛锥。驾古轨辙,辟坦路达。
龙藏忘筌兮揭义天之寥豁,麈尾倒握兮翻辩澜之渺瀰。
堂堂之陈,正正之旗。非其所是,是其所非。
发老啸之韬略,茂老豁之孙枝。
迨其涅槃后,有借万象舌兮其谁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