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有茅屋,结构极深茜。
云中望荆门,窗外尽楚甸。
幽幽发春辉,霭霭及遐盼。
道至物不存,虑尽身始幻。
闻有白蝙蝠,夜静时一见。
我来叩灵扃,正值坐孤幔。
长吟激高风,岩花落空涧。
君家有茅屋,结构极深茜。
云中望荆门,窗外尽楚甸。
幽幽发春辉,霭霭及遐盼。
道至物不存,虑尽身始幻。
闻有白蝙蝠,夜静时一见。
我来叩灵扃,正值坐孤幔。
长吟激高风,岩花落空涧。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隐士住所的访问,充满了自然与超脱的意境。首句“君家有茅屋,结构极深茜”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居之所的朴素与深邃,暗示着主人的隐逸生活。接着,“云中望荆门,窗外尽楚甸”通过远眺与近观的对比,展现了广阔而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开阔与自由。
“幽幽发春辉,霭霭及遐盼”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春光与雾气交织,既表现了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内心的期待与憧憬。“道至物不存,虑尽身始幻”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指出在追求真理与大道的过程中,物质与外在的纷扰皆可放下,内心的真实与纯粹才是永恒的追求。
“闻有白蝙蝠,夜静时一见”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独特之处,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我来叩灵扃,正值坐孤幔”则描绘了诗人亲自造访的情景,与隐士的对话与交流,展现了一种精神上的相遇与共鸣。
最后,“长吟激高风,岩花落空涧”以诗人的长吟回应自然界的静谧,岩花随风飘落,象征着心灵的释放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黄景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考。
墙东有隙地,荆菅瓦砾积。
俯首荷耰锄,得此五弓辟。
南邻有丽春,纷纷间朱白。
乞分五色种,剪缕比纨帛。
初日照殷红,残霞映浮碧。
闲时列酒茗,坐卧兼枕席。
遂可忘穷年,岂止破萧摵。
三更持烛游,早起独吟惜。
今年姑小试,纷然满篱格。
来春扩西偏,烂漫补墙缺。
回想今春花,吟诗又陈迹。
巨鳌潜海中,何年此迁播。
古洞恒阴森,屏息不敢唾。
伛偻穿胁出,延缘扪脊过。
眼明一松横,根穿石壁破。
风云看飞腾,江海几掀簸。
径度莲花沟,心胆寒无那。
悬崖如泛虚,股栗神已懦。
每涉惧不测,伫足欲相贺。
降若探龙渊,陟如转蚁磨。
九地升九霄,始达狮子座。
莲花入云开,莲蕊日以大。
迎送松依然,涧底龙犹卧。
至此筋力疲,藉草一少坐。
历历忆生平,久惯经坎坷。
此间觉平夷,无须咎摧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