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踏石弄泉流,寻源入幽谷。
泉傍野人家,四面深篁竹。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
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
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
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幽谷泉》,描绘了诗人踏石寻泉,深入山谷的宁静景象。诗中通过“踏石弄泉流”和“寻源入幽谷”,展现了泉水源头的清幽与探索的乐趣。接着,“泉傍野人家”和“四面深篁竹”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野趣盎然,竹林环绕。
“溉稻满春畴,鸣渠绕茅屋”两句,写出了泉水灌溉农田的实用价值,以及茅屋旁流水声的和谐悦耳。诗人感慨“生长饮泉甘,荫泉栽美木”,泉水滋养着生命,也孕育了美好的自然环境。泉水“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四季常流,如同山间的永恒乐章。
最后,诗人以“自言今白首,未惯逢朱毂”表达自己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生活的向往,而“顾我应可怪,每来听不足”则流露出他对这幽谷泉声的喜爱,每次来访都不觉厌倦,反而感到满足和欣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幽谷泉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恬静生活的赞美和对尘世浮华的淡泊之情。
我衣之华兮,我佩之光。陆君之去兮,谁与翱翔。
敛此大惠兮,施于一州。今其去矣,胡不为留。
我作此诗,歌于远道。无疾其驱,天子有诏。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
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
枉语山中人,丐我涧侧石。
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
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
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
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
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
乐我盛明朝,于焉傲今昔。
远水流春色,回风送落晖。
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
山驿尝官酒,关城度客衣。
从来赤管笔,提向幕中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