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
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
枉语山中人,丐我涧侧石。
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
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
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
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
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
乐我盛明朝,于焉傲今昔。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
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
枉语山中人,丐我涧侧石。
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
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
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
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
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
乐我盛明朝,于焉傲今昔。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和裴仆射相公假山十一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深切情感,以及他对于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的热爱,每天早晚都与山相伴。接下来的“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则显示了诗人想要更亲近山,甚至想用脚去丈量它,这种强烈的情感和愿望体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渴望。
“枉语山中人,丐我涧侧石。”这里的“枉语”可能是指世间纷扰,而“丐我涧侧石”则表明诗人希望在山中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紧接着,“有来应公须,归必载金帛。”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期待:无论何时来到这里,他都会带回珍贵的礼物。
“当轩乍骈罗,随势忽开坼。”描述了山中的道路蜿蜒曲折,而“有洞若神剜,有岩类天划”则描绘了山中奇特的自然景观。接下来的“终朝岩洞间,歌鼓燕宾戚。”展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最后,“孰谓衡霍期,近在王侯宅。”提到了历史上的名山,而“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则是对某一家族建造的建筑及其位置的一种描述。诗中还写道:“逍遥功德下,不与事相摭。”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修养和德行能得到普及,而不是被世俗琐事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深厚情感。同时,这种情感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一种逃避心理。
主人凤皇池,二客天禄阁。
共来东轩饮,高轮杂谈谑。
南笼养白鹇,北笼养孔雀。
素质水纹纤,翠毛金缕薄。
大誇凫柄鼎,不比龙头杓。
玉印传条侯,字辩亚与恶。
钿剑刻辟邪,符宝殊制作。
末观赫连刀,龙雀铸镮锷。
每出一物玩,必劝众宾酌。
又令三云髻,行酒何绰约。
固非世俗驩,自得阅古乐。
圣贤泯泯去,安有不死药。
竟知不免此,乌用强检缚。
开目即是今,转目已成昨。
归时见月上,酒醒见月落。
恍然如梦寐,前语诚不错。
雨未,雨濛濛,野田击鼓赛社翁。
折条跨马社翁去,醉叟卧倒梨叶红。
鳌头主人邀客饮,玉酒新赐蓬莱宫。
彭宣不预后堂会,康成一举三百钟。
更邀明月出海底,烂醉等是归蒿蓬。
越橘如金丸,烂然已盈箧。
谁传岭外信,尚带霜前叶。
莫嫌道路远,得与樽俎接。
主人无吝心,怀归予敢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