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市六月芳草班,落日忽惊游子颜。
骑发邯郸逢赵璧,雨来桐柏近淮山。
黄河日夜去仍急,沧海东南浩不还。
秋到正逢丛柱色,王门诸客共谁攀。
燕市六月芳草班,落日忽惊游子颜。
骑发邯郸逢赵璧,雨来桐柏近淮山。
黄河日夜去仍急,沧海东南浩不还。
秋到正逢丛柱色,王门诸客共谁攀。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淮南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燕市六月芳草班”以燕市的六月芳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落日忽惊游子颜”一句,通过夕阳的突然出现,使得原本欢快的场景变得感伤,暗示着即将分别的沉重心情。
接着,“骑发邯郸逢赵璧,雨来桐柏近淮山”两句,通过描述友人离开邯郸时的景象,以及途中遇到的自然风光,如赵璧(古代名玉)、桐柏山等,既展现了旅途的壮丽,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黄河日夜去仍急,沧海东南浩不还”两句,运用黄河和大海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黄河日夜奔腾,永不停息,而大海则广阔无垠,似乎永远无法回归,象征着人生的不可逆和远方的未知。
最后,“秋到正逢丛柱色,王门诸客共谁攀”两句,预示着友人将要面对的季节变化和新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与祝福。秋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但同时也伴随着孤独和挑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是明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春力著人朝睡重,叶底黄鹂鸣自送。
绿幕朱栏日观明,回廊侧户风帘动。
昨夜春回到寒谷,好鸟飞来把脩竹。
整翰厉觜初一鸣,已落君诗专妙独。
退红著绿春事残,后时独立知何言。
侧听不尽已飞去,怀抱此时谁与论。
法施老人卧不出,呼我取别行问疾。
摩盘拭箸劝一饱,少待须臾莫苍猝。
早年著眼觑文字,万卷初无一言契。
多生绮语未经忏,半世虚名足为累。
此去它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慇勤三请久住世,弊恶可念未可捐。
平生准拟西行计,老著人间此何意。
他生佛会见头陀,知是当年老居士。
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
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
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
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
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
漏鼓已再更,坐者馀几个。
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
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
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
怀远已屡叹,论昔先急唾。
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
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
千载归来辽海东,江山如旧里闾空。
时平未觉身难遇,学赡依然说不穷。
著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圣朝未有徐州相,剩作功名跨数公。
万金筑华堂,千金教新音。
不知忧患场,著脚日愈深。
今人喜议古,后亦将议今。
使汝有子孙,闻之亦何心。
邓通擅铜山,死日无一簪。
未死汝勿喜,五溪多毒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