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施老人卧不出,呼我取别行问疾。
摩盘拭箸劝一饱,少待须臾莫苍猝。
早年著眼觑文字,万卷初无一言契。
多生绮语未经忏,半世虚名足为累。
此去它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慇勤三请久住世,弊恶可念未可捐。
平生准拟西行计,老著人间此何意。
他生佛会见头陀,知是当年老居士。
法施老人卧不出,呼我取别行问疾。
摩盘拭箸劝一饱,少待须臾莫苍猝。
早年著眼觑文字,万卷初无一言契。
多生绮语未经忏,半世虚名足为累。
此去它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慇勤三请久住世,弊恶可念未可捐。
平生准拟西行计,老著人间此何意。
他生佛会见头陀,知是当年老居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告别圆澄禅师所作,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与惜别之情。首句“法施老人卧不出”描绘了禅师年事已高但仍关心他人的形象。接着,“摩盘拭箸劝一饱”写禅师的热情款待,希望他在离开前能吃饱。诗中提到禅师年轻时专注于佛法,但并未找到共鸣,暗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遗憾。
“多生绮语未经忏,半世虚名足为累”揭示了禅师可能对自己的过去有所反思,认识到过多的语言和虚名并非真正的解脱。诗人感慨“此去它来尚有缘”,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担忧禅师的身体状况,“头童齿豁恐无年”。
最后两句“平生准拟西行计,老著人间此何意”表达了诗人不解禅师为何在晚年还留在世间,暗示禅师可能还有未了的心愿。结尾以“他生佛会见头陀,知是当年老居士”寄寓对禅师来世再会的期许,以及对禅师身份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体现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乐道安贫。叹自古英雄,林下无人。
满堂金玉,谓授儿孙。毕竟与属亲。
问当初无物,被贪爱、引入迷津。早抽身。
向槐安宫内,刚恁劳神。
朝菌蟪蛄短景,又岂信壶中,别有长春。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归去跨凤骖麟。
念浮生一瞬,几度见、沧浪扬尘。莫因循。
彼空华扬艳,轻丧天真。
也知皇宋足名人,至论谁堪继后尘。
已见世传元相制,将闻诏写白公真。
紫微星宿虽潜望,红药阶除岂易亲。
野客多惭惠佳句,强酬应信废精神。
禅性虽无著,偏亲奈白头。
直应飞锡到,方是倚门休。
雪里犹思去,花前岂易留。
如何迎侍得,住近免离愁。
君移棠树民皆喜,我住东郊却懒誇。
拙性怕逢诗债主,病身愁见酒雠家。
郢词温润如丝雨,蜀纸鲜明似绮霞。
况是已经仙手和,点头空使角冠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