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
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
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
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
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
漏鼓已再更,坐者馀几个。
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
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
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
怀远已屡叹,论昔先急唾。
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
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
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
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
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
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
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
漏鼓已再更,坐者馀几个。
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
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
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
怀远已屡叹,论昔先急唾。
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
平生陈孟公,岁晚不惊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与魏衍寇国宝田从先二侄分韵得坐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将老蒙误恩,受吊不受贺”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老被误认为有德而受到哀悼而非祝贺的微妙心境。接下来的诗句“欲起尚迟回,积闲习成惰”揭示了诗人因年迈而行动迟缓,闲散的生活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
诗人提到与朋友们共度艰难,“向来二三子,相与守寒饿”,强调了友情在困苦中的重要性。他们相互支持,即使生活清贫,也觉得一日不可或缺。“一日不可无,三岁安得过”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深厚。夜晚漫长,月光初露,“是时秋益高,夜永月初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聚会中,虽然酒水微薄,但友情深厚,交谈热烈,“酒薄多可强,谈胜坚莫破”。诗人借读书和观星来打发时间,“檐昏读字细,林缺瞻星大”,展现了他们的雅兴。在谈话中,他们回忆过去,感叹时光流逝,“吴吟未至慢,楚语不假些”,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最后两句“身世喜相违,真成蚁旋磨”以比喻表达人生的无常和身世的变迁,如同蚂蚁绕圈般无尽。然而,诗人仍能保持平和,像陈孟公那样在晚年依然平静,“岁晚不惊坐”,显示出其淡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人生起伏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