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风兼雪,扁舟驻钓滩。
瑶花半篷湿,柳絮一蓑寒。
子厚偏供咏,玄真若避官。
如何渭滨叟,头白谢鱼竿。
岁晏风兼雪,扁舟驻钓滩。
瑶花半篷湿,柳絮一蓑寒。
子厚偏供咏,玄真若避官。
如何渭滨叟,头白谢鱼竿。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寒冷的钓鱼场景,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画面感。首句“岁晏风兼雪”,开篇即点明时令,冬末时节,风雪交加,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接着,“扁舟驻钓滩”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钓鱼场景,扁舟停泊在冰封的河滩上,画面简洁而生动。
“瑶花半篷湿,柳絮一蓑寒”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雪花比作瑶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半篷湿”描绘了雪花落在船篷上的景象,而“柳絮一蓑寒”则以柳絮喻指蓑衣,表现了渔夫在严寒中捕鱼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体现了渔夫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子厚偏供咏,玄真若避官”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如柳宗元(字子厚)和吕洞宾(传说中的仙人,常以隐士形象出现)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官场的疏离感。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句“如何渭滨叟,头白谢鱼竿”,引用了姜太公钓鱼于渭水边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引用,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钓鱼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素豪曾托。湘冥情弄笔,古思绵藐。
问画里、何许江南,尽烟送暝寒,黛舒春薄。
石帚重来,画能语、慰人离索。
等残山剩水,甚处买园,理料花药。予怀喻君未若。
又波鲸舍鵩,清徵酸角。
漫说词客凄凉,只天水无情,梦也荒却。
怨墨相思,怎寄语、灯前红萼。
正春来、忆人念往,泪痕暗落。
镜水芙蓉。低鬟亸、娉婷槛曲池东。
涴泥轻染,还认历历芳踪。
醉颊三分添采艳,淡妆半倚透春浓。似相逢。
汉灵鼓瑟,洛梦惊鸿。
匆匆无言暗别,任露华泪落,粉褪尘空。
断肠深院,清漏怨泣啼蛩。
回思对花对月,认真色、真香娇印红。
天涯远,正是绵绵,恨长忆心中。
晓风直。娇眼枝头蘸碧。
章台畔、微绽浅黄,不比隋堤旧颜色。春深记上国。
应识。南都送客。
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风流话陈迹。
羡老监书坛,京兆眉席。当门苏小慵眠食。
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
伫官路南北。寒恻。故愁积。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
楼头宛转魂消极。况白下轻舸,渭城长笛。
清明时近,怕细雨,夜夜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