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直。娇眼枝头蘸碧。
章台畔、微绽浅黄,不比隋堤旧颜色。春深记上国。
应识。南都送客。
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风流话陈迹。
羡老监书坛,京兆眉席。当门苏小慵眠食。
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
伫官路南北。寒恻。故愁积。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
楼头宛转魂消极。况白下轻舸,渭城长笛。
清明时近,怕细雨,夜夜滴。
晓风直。娇眼枝头蘸碧。
章台畔、微绽浅黄,不比隋堤旧颜色。春深记上国。
应识。南都送客。
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风流话陈迹。
羡老监书坛,京兆眉席。当门苏小慵眠食。
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
伫官路南北。寒恻。故愁积。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
楼头宛转魂消极。况白下轻舸,渭城长笛。
清明时近,怕细雨,夜夜滴。
这首词以晓风中的花朵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图景。"晓风直,娇眼枝头蘸碧",清晨的微风中,花朵如美人的眼眸般娇艳,沾染着翠绿的叶色。"章台畔、微绽浅黄",在繁华的街市旁,花朵初露浅黄,与隋堤旧时的景色相比,显得清新脱俗。
"春深记上国,应识南都送客",春天深处,回忆起京城的离别场景,南都的送别之情难以忘怀。"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女子抛洒泪水,试图通过攀折花朵来寄托无尽的离愁,却无法将这愁绪编织成一尺长。
接下来,词人追忆往昔的风流人物,如老监和京兆的才子佳人,而现实中的苏小慵懒无心饮食,令人感叹。"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想象着河岸边的美景和离去者的孤独,不禁让人怀念那些曾经的繁华。
"伫官路南北,寒恻",词人驻足路旁,心中充满寒意,愁绪堆积。"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春日的热闹渐渐消散,只剩下稀疏的蝴蝶和寂静的鸟鸣。"楼头宛转魂消极",楼头女子情绪低落,魂魄消沉。
最后,词人提及清明将至,担心细雨连绵,夜夜滴落,增添了更多的哀愁。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痛和对过去的怀念。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浦口停留待信风,城边落日乱流通。
梧桐院落秋声里,橘柚人家晚照中。
棹歌几处惊寒切,砧响千村入耳同。
日日愁心西北望,汉阳枫叶落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