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碧池塘,杨柳岸、细风吹浪。
飐千缕、烟丝撩乱,不成春样。
槛外红新花有信,镜中黄淡人微恙。
两眉尖、叠著许多愁,难安放。屏风侧,阑干傍。
香正爇,帘初上。看莺啼远树,燕归斜巷。
梦短易添清昼倦,书长惯费黄昏想。
又隔廊、雏婢学敲棋,楸枰响。
嫩碧池塘,杨柳岸、细风吹浪。
飐千缕、烟丝撩乱,不成春样。
槛外红新花有信,镜中黄淡人微恙。
两眉尖、叠著许多愁,难安放。屏风侧,阑干傍。
香正爇,帘初上。看莺啼远树,燕归斜巷。
梦短易添清昼倦,书长惯费黄昏想。
又隔廊、雏婢学敲棋,楸枰响。
这首《满江红》(其二)由清代诗人王策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中以池塘、杨柳、红花、黄叶、莺啼、燕归等自然元素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与生活情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句“嫩碧池塘,杨柳岸、细风吹浪”,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嫩绿的池水波光粼粼,杨柳轻拂岸边,细风轻吹,荡起层层涟漪。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飐千缕、烟丝撩乱,不成春样”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空中,描写杨柳枝条随风飘动,如同烟丝般缭乱,虽是春日景象,却因这撩乱之态,似乎少了几分春意。这种微妙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
“槛外红新花有信,镜中黄淡人微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红花在栏杆之外悄然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在镜子之中,主人公则映出了面色略显苍白的病态,暗示了内心的忧郁与疲惫。这两句通过花与人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生命中的美好与无奈并存的主题。
“两眉尖、叠著许多愁,难安放”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紧蹙的双眉下藏着难以言说的愁绪,这些愁绪仿佛无法找到释放的出口,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
“屏风侧,阑干傍。香正爇,帘初上”几句,描绘了室内的情景。香炉中香烟袅袅升起,帘子轻轻拉开,透露出一丝温暖与希望。然而,这样的场景并未能完全驱散诗人心头的阴霾,反而更加凸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看莺啼远树,燕归斜巷”两句,通过莺啼与燕归的自然现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变迁。远处的树木上,黄莺欢快地鸣叫;巷子里,燕子飞回巢穴。这些生动的场景,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梦短易添清昼倦,书长惯费黄昏想。又隔廊、雏婢学敲棋,楸枰响”几句,以梦境、读书、棋局等日常生活细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短暂的梦境过后,白天的倦怠更加明显;长时间的阅读,让黄昏时分的思绪更加纷扰。而隔着走廊,小婢女学着下棋的声音,似乎在提醒着诗人,生活仍在继续,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却难以寻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思考的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在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中,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与探索。
晚出市汊口,赤厓立孤塔。
江沙蚀浅岸,水迹渍裸蛤。
并泊上水舟,帆樯纷馺沓。
归云绕柁牙,渐与暮林合。
小集百家存,未晚扉已阖。
新经兵火后,栖类乌三匝。
荒荒白草中,鬼伯相糅杂。
残髑衔紫花,颓垣语素鸽。
舣舟买瓠羔,市不具壶榼。
哀歌卧船尾,野月入我榻。
长波駚无情,势与海吞压。
右顾撼池阳,孤城锁深峡。
盘拿溯上游,稍杀乌沙夹。
风培天背高,水怒江形狭。
迢遥碧芙蓉,九华云际插。
为我洗尘容,一开霜镜匣。
榜人歌击汰,双桨折蒲甲。
鱼梁曳烟柳,水村乱凫鸭。
山翠自东来,已知雨痕洽。
高吟吴舷尾,卧看鸥鸟狎。
舟行三十里,阻泊已累日。
长风捲大地,二象气奔轶。
东流激飞矢,汹汹势弥疾。
欹反巨鱼立,回皇万灵失。
海涛聚凫毛,岸渚没马膝。
我行陟高岸,倒竖毛发栗。
山河古今改,兴亡人代毕。
长云摆龙尾,日脚暗如漆。
孤蓬簸败叶,坚碇下潜窟。
舟子饥斧薪,仆人卧扪虱。
排闷强裁诗,江猿吟瑟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