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三十里,阻泊已累日。
长风捲大地,二象气奔轶。
东流激飞矢,汹汹势弥疾。
欹反巨鱼立,回皇万灵失。
海涛聚凫毛,岸渚没马膝。
我行陟高岸,倒竖毛发栗。
山河古今改,兴亡人代毕。
长云摆龙尾,日脚暗如漆。
孤蓬簸败叶,坚碇下潜窟。
舟子饥斧薪,仆人卧扪虱。
排闷强裁诗,江猿吟瑟瑟。
舟行三十里,阻泊已累日。
长风捲大地,二象气奔轶。
东流激飞矢,汹汹势弥疾。
欹反巨鱼立,回皇万灵失。
海涛聚凫毛,岸渚没马膝。
我行陟高岸,倒竖毛发栗。
山河古今改,兴亡人代毕。
长云摆龙尾,日脚暗如漆。
孤蓬簸败叶,坚碇下潜窟。
舟子饥斧薪,仆人卧扪虱。
排闷强裁诗,江猿吟瑟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行进三十里后,遭遇连续多日的停泊,因大风席卷大地,形成壮阔的景象。诗中以“二象气奔轶”描绘风势之猛,接着以“东流激飞矢,汹汹势弥疾”形容水流湍急,气势磅礴。通过“欹反巨鱼立,回皇万灵失”形象地展示了风浪对自然界的巨大影响。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海浪与岸边的景象,海浪如同聚集的羽毛,岸边的沙洲淹没至马膝处,凸显出风浪之大。在“我行陟高岸,倒竖毛发栗”一句中,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诗人感慨于山河的变迁和历史的更迭,“山河古今改,兴亡人代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描绘了天空中乌云密布,日光暗淡的情景,以及船上人的生活状态——“舟子饥斧薪,仆人卧扪虱”,展现了他们在恶劣天气下的艰难处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敬畏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蕊香深处,逢上巳、生怕花飞红雨。
万点胭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伫。
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
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修禊当日兰亭,群贤弦管里,英姿如许。
宝靥罗衣,应未有、许多阳台神女。
气涌三山,醉听五鼓,休更分今古。
壶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吴松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
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
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
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苍弁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
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
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
一声猿啸,醉来虚簌千林。
垂虹望极,扫太虚纤翳,明河翻雪。
一碧天光波万顷,涌出广寒宫阙。
好事浮家,不辞百里,俱载如花颊。
琴高双鲤,鼎来同醉孤绝。
浩荡今夕风烟,人间天上,别似寻常月。
陶冶三高千古恨,赏我中秋清节。
八十仙翁,雅宜图画,写取横江楫。
平生奇观,梦回犹辣毛发。
秋风万里,湛银潢清影,冰轮寒色。
八月灵槎乘兴去,织女机边为客。
山拥鸡林,江澄鸭绿,四顾沧溟窄。
醉来横吹,数声悲愤谁测。
飘荡贝阙珠宫,群龙惊睡起,冯夷波激。
云气苍茫吟啸处,鼍吼鲸奔天黑。
回首当时,蓬莱方丈,好个归消息。
而今图画,谩教千古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