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高叶脱白云层,天际归帆许再登。
江上波摇双鲤佩,峰头月挂万年灯。
湘灵鼓瑟邀仙女,水怪分犀供定僧。
南望大孤同黛色,共随暮雨上巴陵。
霜高叶脱白云层,天际归帆许再登。
江上波摇双鲤佩,峰头月挂万年灯。
湘灵鼓瑟邀仙女,水怪分犀供定僧。
南望大孤同黛色,共随暮雨上巴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小孤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丰富的想象。首句“霜高叶脱白云层”以霜降后树叶凋零、云层显得更为高远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秋日的肃穆氛围。接着,“天际归帆许再登”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登临此地的期待与向往。
“江上波摇双鲤佩”一句,将江面的波浪比作双鲤的佩饰在摇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江水的动态美。而“峰头月挂万年灯”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月光洒在山峰之上的景象,仿佛万年的灯火照亮了夜空。
“湘灵鼓瑟邀仙女,水怪分犀供定僧”两句,运用神话传说,将湘水女神弹奏瑟琴邀请仙女,水中的怪异生物为僧人提供犀牛角的情景融入诗中,增添了浪漫与神秘色彩。
最后,“南望大孤同黛色,共随暮雨上巴陵”描绘了诗人向南眺望,大孤山与黛色相映成趣,共同在暮雨中向巴陵进发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景观之美,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小孤山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慨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