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直中原掌似平,范阳巢穴奈天成。
未能太古全无事,黄帝如何不治兵。
蓦直中原掌似平,范阳巢穴奈天成。
未能太古全无事,黄帝如何不治兵。
这首诗以涿州为背景,借古喻今,探讨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诗人以“中原掌似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涿州作为战略要地的平坦开阔,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范阳巢穴奈天成”,通过“范阳”这一关键词,指向涿州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战略价值,仿佛是天然形成的军事重镇。
“未能太古全无事,黄帝如何不治兵。”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主题,将涿州的历史与黄帝时代相联系,提出疑问:即便是在远古时代,涿州这样的地方也未曾平静,那么黄帝为何不在此驻兵防守?这里不仅体现了对涿州历史地位的重视,也暗含了对当下或未来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涿州历史地位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思考。它既是对古代涿州的战略意义的赞美,也是对当前社会安全形势的隐喻性提醒,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江梅欲破江南村,无人解与招芳魂。
朔云为断蜂蝶信,冻雨一洗烟尘昏。
天怜绝艳世无匹,故遣寂寞依山园。
自欣羌笛娱夜永,未要邹律回春温。
连娟窥水堕残月,的砾泣露晞晨暾。
海山清游记玉面,衰病此日空柴门。
相逢不敢话畴昔,能赋岂必皆成言。
雕镌肝肾竟何益,况复制酒哦空樽。
南山之中桂树秋,风云冥濛。
下有寒栖老翁,木食涧饮迷春冬。
此间此乐,优游渺何穷。我爱阳林,春葩昼红。
我爱阴崖,寒泉夜淙。竹柏含烟悄青葱。
徐行发清商,安坐抚枯桐。
不问箪瓢屡空,但抱明月甘长终。
人间虽乐,此心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