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居然牵得动,千波万折亦何凭。
骈枝偶举庞公女,折臂新摧二祖肱。
浊水月昏菱刺手,寒灰春湿菌成蒸。
何时期满桐棺假,还汝晶瓶一片冰。
傀儡居然牵得动,千波万折亦何凭。
骈枝偶举庞公女,折臂新摧二祖肱。
浊水月昏菱刺手,寒灰春湿菌成蒸。
何时期满桐棺假,还汝晶瓶一片冰。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广遣兴五十八首》中的第三首,以傀儡戏为喻,寓言深刻。首句“傀儡居然牵得动”,形象地描绘了傀儡虽被操纵,但仍能展现出生命的机械运动,暗示了世事如傀儡般受控于他人或命运。接下来的“千波万折亦何凭”则表达了对世间纷繁复杂、变幻无常的感慨,认为即使经历再多曲折,也难以把握真正的凭借。
“骈枝偶举庞公女,折臂新摧二祖肱”两句,通过庞公女儿的典故和比喻手法,揭示了权力更迭、人事变迁的无情,以及个人遭遇的挫折。“骈枝”象征权柄交替,“折臂”则指重要人物的倒台。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深沉反思。
“浊水月昏菱刺手,寒灰春湿菌成蒸”进一步深化主题,以污浊环境与暗淡前景隐喻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腐朽,同时暗示着新生事物在艰难中孕育。“寒灰春湿菌成蒸”形象地写出在逆境中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两句“何时期满桐棺假,还汝晶瓶一片冰”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某个阶段,社会能回归清明,如同桐木制成的棺材(象征真实)里,晶莹剔透的冰块(代表纯洁),寓意着公正和纯粹的回归。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王夫之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吴淞江上流来水,鸭绿粼粼漾清泚。
东风无力蔼清光,一片縠纹吹不起。
夜来雨涨三尺深,鵁鶄鸂鶒争浮沉。
芹芽迸土抽白玉,柳线拂浪摇青金。
锦袍先生乘一舸,此处恍然天上坐。
閒听渔郎唱棹歌,遥指奇峰三四朵。
堤旁有人新结庐,轩窗瞰水宜幽居。
村童唤渡去沽酒,野叟就船来买鱼。
风清月淡堪娱乐,笑掬沧浪缨可濯。
何须寻访武陵溪,不必思吞云梦泽。
下流香水正迟迟,草边得句何新奇。
地灵人杰萃斯景,尚传灵运严维诗。
桃花浪暖鱼游处,三十六鳞欲飞举。
有龙若向此中蟠,早为苍生作霖雨。
乞巧谁家绮席开,夜阑箫鼓趁虚催。
启明不为牵牛计,又放朝阳送曙来。